资源描述:
《必修3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叫神经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但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地位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时间作用范围主辅反射弧通过体液运送迅速、准确比较缓慢短暂较长比较局限比较广泛比较项目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的协调(一)人的体温调节及其意义1.定义:2.临床测定:口腔:腋窝:直肠:36.7~37.7(37.2)36.0~37.4(36.8)36.9~37.9(37.5)人身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在37.5℃左右3.体温变动(1)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2)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特点: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4.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低温
3、麻醉:用药物和人工方法降温,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则可以在不损害大脑的前提下延长阻断脑部血流的时间.体温的调节(1).热量的来源(3).体温恒定的原理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和呼气、排尿、排便等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其是骨骼肌和肝脏)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的散失3.体温调节的机制(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实现)下丘脑与一些激素的分泌,水的平衡,糖和脂肪的代谢,体温调节,睡眠和情绪变化均有关.(调节体温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
4、器(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肾上腺肾上腺素增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刺激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神经兴奋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立毛肌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刺激兴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不排汗立毛肌收缩散热减少肾上腺肾上腺素产热增加代谢增强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炎热皮肤散热增加血管扩张汗腺排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寒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体温恒定6.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
5、碍原因: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中暑)思考: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不是。在某些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感冒时的发烧,低温麻醉等。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适当撤减衣被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A思考
6、:2.从正常人的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得的体温,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A.口腔、直肠、腋窝B.腋窝、直肠、口腔C.直肠、口腔、腋窝D.直肠、腋窝、口腔C3.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A.大脑皮层B.小脑皮层C.下丘脑D.脊髓C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的变化是()A.均增加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C.均减少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D二、水的平衡摄入量/ml排出量/ml来自饮水1300来自食物900来自物质代谢300由肾排出1500由皮肤排除500由肺排出400由大肠排
7、出100共计2500共计2500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尿液的形成集合管(1)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过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终尿.与原尿相比,质和量都发生很大变化.(2)原尿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处,99%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而代谢产物很少被重吸收.(3)肾小管、集合管除重吸收外,还有分泌作用,即分泌H+、K+进入尿液.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增加垂体后
8、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释放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生理作用: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又称为加压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往垂体后叶贮存。四、盐的平衡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Na+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K+体内物质来源去路水①饮水②食物中的水③代谢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