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28708
大小:50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1-28
《选取与效率说课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取与效率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地取舍●目标和内容错位种种◆案例:《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相关的教学内容:关于《左传》1、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2、《左传》的作者:司马迁的观点,班固的观点,《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3、《左传》的内容和价值。(一)目标定位过高或过虚对比:1.
2、根据两篇文章的不同文体特点和语言特色进行诵读,并背诵《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烛之武、魏徵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3.在把握词义、句义的基础上,体会烛之武的游说艺术。4.用恰当的语言翻译两篇文章。5.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总结文言文诵读方法并在诵读中体验。◆案例:《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内容(探究教学)(1)为什么佚之狐如此肯定烛之武能劝退秦王?(2)为什么烛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3)为什么要“夜缒而出”?(4)为什么要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为什么秦伯开始轻信晋侯?秦伯是不是很无知?(6)为什
3、么秦伯最后“与郑人盟”?他难道开始没有想到吗?(7)标题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最后还要写晋侯那段话呢?(二)教学内容脱离文本内的意义目标和内容错位,学习方式便无所附丽◆案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
4、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三)没必要的作者介绍◆案例:《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要点1.掌握文中8个通假字;2.掌握文中10个一词多义现象;3.掌握文中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4.掌握课文中出现文言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5.掌握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6.掌握司马迁和史记;7.把握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特点;8.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四)教学内容脱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五)多此一举的延伸拓展◆案例:《拿来主义》的延伸去看一个ppt●目标和内容选取的几条原则●目标和内容错位
5、的原因1、语文教学边际模糊,语文学界还没有解决语文究竟应当教些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永远无法解决。2、受“有好处”的诱导而陷入泥潭。(对学生拓宽知识面有好处;对培养学生素质有好处;对学生写作有好处……)3、教师虚荣心的驱使。(在学生面前显示出知识丰富而赢得学生的尊敬)1、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2、体现语文本体。3、立足于文本。4、反映学习规律。5、具有不可替代性。●结论:研究研究《教学建议》会减少一些错位。●课文的剪裁应考虑:1、课文内容的现代意义。2、课文内容的学生意义。3、课文内容的语文意义。四、教学组织方式:科学地选取(一)专题组合,减少枝
6、节◆必修三第三专题的课文: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4、《拿来主义》5、《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专题组合:1、摘取文章的主要观点,分别写出内容提要,然后把这些提要组成连贯的话。2、分析讨论《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然后在其他文章中印证。3、其他文章着重在信息的提取加工和句意的理解。(二)“以文带言”,避免割裂●言、文割裂的存在◆《鸿门宴》课堂教学第一课时:1、背景介绍。2、放朗读录音。3、生读,师书易错字。4、请两位同学朗读第三、四段。5、同学评议。6、课后梳理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
7、义词、以及成语。第二课时:1、检查:学生说出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成语。2、思考5分钟,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3、学生找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写上评点。4、师生讨论项羽形象。第三课时:1、写一篇人物评论,副标题是: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2、讲评。3、作业:背诵下面三首诗(杜牧《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人物评论,题目“另眼看项羽”。●“以文带言”做法一:诵读的过程与文章理解的过程相一致◆案例:《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第一次,试读,正音。第二次,粗读,正义。第三次,连读,整
8、体把握文章。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第五次,品读,品语言简约,整散结合;品“十思”内容。第六次,熟读,读出出情感。◆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