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

ID:5988715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_第1页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_第2页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_第3页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_第4页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寻求麻醉安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

2、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术中、术后24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肝、肾、神经系统疾病,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100mg、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3.3μg/kg、罗库溴铵1mg/kg和丙泊酚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技术静脉注射丙泊酚(阿斯利康,Marsh模型),血浆浓度为67mg/L,缝皮结束时停用。对照组给予吸入异氟醚,维持浓度在1.5%左右。两组麻

3、醉性镇痛剂均静脉采用雷米芬太尼(Minto模型),血浆靶浓度为3μg/L(宜昌人福药业),并根据肌松监测指标(4个成串刺激比值,即TOF,T4/T1)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2mg/kg维持肌松。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切头皮、切硬脑膜和术后24h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肾上腺素(ADR)和去甲肾上腺素(NADR)浓度,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苏醒、麻醉恢复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

4、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见表2。  2.3术后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22%,烦躁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7.31%)和烦躁发生率(1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讨论7颅脑损伤患者伤情严重,失血等刺激使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因此麻醉应当满足对循环等干扰小、麻醉诱导时间短、生命体征平稳、应激反应小、不增加患者颅内压的原则,因此,全身麻醉是最好的麻醉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进

5、行麻醉,并进行分析比较,为颅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颅脑创伤刺激和手术探查刺激使交感神经反应增强,进而发生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的变化,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浆中的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增加,而使血压、HR升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监测是及时发现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重要措施[2]。本文通过监测两种麻醉方式不同时间的HR、MAP、ADR和NADR发现,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能够更好地抑制这些指标的异常。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3]。7颅脑手术麻醉与其他手术麻醉操作要求不同,

6、插管、切皮、锯骨、缝合时的操作对机体刺激性强,而颅内操作只需要麻醉维持、呼吸支持就足够,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需要对麻醉的可控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需求灵活掌控,因此,便要求提供一种适宜、多层次麻醉深度的镇痛镇静水平[4]。丙泊酚、瑞芬太尼有协同作用,合用可以减少两种药物的用量[5],且两者都是速效短效的药物,根据手术操作刺激强度的大小,对应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能很好的满足手术麻醉需求。本研究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胺等麻醉药能够降低颅内压、脑代谢率以及脑氧耗量,对循环影响轻,并且丙泊酚起效迅速,半衰期较短,不会造成体内蓄积,具有镇静、

7、遗忘、抗焦作用,与阿片类镇痛药雷米芬太尼配合可以满足唤醒麻醉的基本要求,还能够抑制缩血管因子,具有脑保护作用[6]。此类药物还抑制LPS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以及IL-6释放,使IL-6的生成减少,阻断IL-6所致PMN凋亡障碍,从而抑制患者炎症反应[7]。IL-6是全身性炎性反应的内源性启动介质[8],其增幅及持续时间与创伤严重程度相一致,能够敏感地反映组织损伤情况,是评估手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发现,手术切皮至术后24hIL-6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在切皮后及术后观察组IL-6浓度低于对照组,说明该类药物与异氟醚比较,能够抑

8、制促炎性因子IL-6的生成而减轻炎症反应程度,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而对脑产生保护作用。两组术后均无明显的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提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没有影响机体的免疫稳定性。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苏醒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