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

ID:598809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_第1页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_第2页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_第3页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_第4页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教材跨度和深度把握  一、教材循序渐进的利与弊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现已调整为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维度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先以《认识分数》为例,看教材的渐进性: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二是应

2、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这两个内容,前者是重点、是基础,后者为前者服务。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在三年级教材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第38~43页8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第44~46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第47~50页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第51~5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内容。六年级上册

3、学习内容有《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从以上罗列中不难看出,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系统安排了分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这样安排既便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而对有些学习内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有时会显得浮于表面,学生学得倒是轻松,但解决问题时就明显感觉知识辐射不够;教师教学时会有种“手脚被困”的感觉,讲透了,知识“跨度”偏大,超出了教学内容;不深究,不便解决问题,“深度”达不到,无法拓展。二、“渐进”形成的跨度构成了对深度的制约以《图形与几何》板块中“认识物体”为例,看看“渐进”形成的跨度对深度的制约:8教材安排一

4、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其“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要求是:整体感知每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

5、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二年级(上册)继续教学直线图形,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8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践操作(用积木画、纸折、钉子板围、方格纸画),教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只是作了“直观认识”“初步感知”的基本要求(直观认识平面图

6、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似乎也不难达到。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却常会出现一些状况,画图形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无法辨别,分析其原因如下。1.学生态度不端正,难以画出标准图形少数学生缺乏认真的态度,画图时不用尺,随手画,这样即使在方格纸上也不可能画平直,更何况是在“找规律填空”之类,在白纸上画图形的作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随手画出标准图形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严格的要求加以改进,严格要求学生画图时一律要用尺。2.学生不会用尺,无法画出标准图形有了严格的要求,也不能保证学生画出的图形就很规范。如要求把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分成2个

7、三角形时,会出现这样的作业:很显然,学生用尺画图时不会对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教学中除了严格要求,还要仔细加以方法指导。3.学生认识模糊,难以呈现标准图形对一个仅仅能“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的一年级学生而言,作业中出现这样不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似乎不足为奇,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这样8的作业唯一能说的可能也就是“你觉得这像长方形(正方形)吗?”,只能借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感知去验证、修改,却给不了明确的修改方法。此时,我们会想:如果学生知道“平行”、“直角”,问题就明朗、易解决多了,可“直角”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平行”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当然,这个

8、问题无需明朗化,凭借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