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

ID:5986339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_第1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_第2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_第3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_第4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一个探究综述  摘要: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是当今理论界研讨的一大热门话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从而指出今后研究方向。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综述一.引言当前,推动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为此,广东省政府制定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全力提高产业转移速度。作为中国最早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珠三角,在产业能量聚集到足够大的量级时,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促进自身产业

2、转移,成为必然趋势。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全面了解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内在机理和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今后研究方向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国外研究现状自19907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其效应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Krugman和Helpman(1985)等人率先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

3、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在贸易与地区专业化形成中的作用,集聚本身就导致了地区间的差距(Krugman,1991)。(2)对产业集聚的测度和数据处理上取得了进展。Ellison和Glaeser(1997)优化了衡量产量区域集聚程度的指标,提出了Ellison-Glaeser集中度指数,该指数是反映外溢强度和比较优势二者参数之和的无偏估计,并且与行业和地域内工厂的大小和数目无关。(3)对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确定上获得了许多重要结论。Dumais、Ellison和Glaeser(2002)利用美国制造业的数据检验了马歇尔外部性的三个

4、源泉,发现劳动力市场对集聚的作用十分显著,知识外溢较为重要,但外部供给的作用相对较弱。(4)在理论分析方面,揭示了产业集聚对地区生产率和收入的影响。Krugman和Venables(1995)建立了一个典型的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了全球化是怎样影响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并从贸易中获利的。当运输费用下降到某个临界值以下后,制造业中企业的区位选择就自发地形成了“中心与腹地”的格局,处于腹地的地区实际收入就会下降。7(5)在实证分析方面,进一步证实了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推测。Ciccone(2002)在对欧洲国家的分析中业

5、同样发现了集聚效应的显著性。(6)着力揭示新理论背后的政策含义和政策效应。在Baldwin,Forslid,Matin,Ottaviano&Robert-Nicoud(2003)合著的《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中,他们探讨和分析了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相关的政策内涵,包括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竞争政策和国家内部的区域政策,评价了集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二)国内对区域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集聚以及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王缉慈从跨学科的角度综述了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的典型案例

6、(2001);梁琦对产业集聚的理论模型做了分析(2004)。在实证分析方面,范剑勇(2004)计算了中国2001年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行业集聚的Gini系数,并同Kim(1995)计算的美国1860-1987年地区行业专业化Hoover系数和行业集聚Hoover系数进行对比,得出了中国地区行业集聚程度远远低于美国,而行业地区集聚程度远远高于美国的结论,路江涌等人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地区集聚问题并做了国际比较(72006),认为中国的产业地区集聚程度仍处在上升阶段。在集聚效应的分析方面,邓翔(2006)对中国产业集聚对生

7、产率的作用做了定量估计,应用增长理论中的趋同方法对中国的地区趋同与趋异做了系统分析,对差距的形成机制、变动趋势及其区域政策的制定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上述对现有文献的总结、评述,为我们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三)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述的文献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研究,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现存的研究并没有对区域产业集聚及其变动对地区生产率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我们在总结归纳上述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要深入研究的系统理论、方法和具体问题。(1)对区域产

8、业集聚形成机制和产业转移动因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尤其在经济转型期间,各种内外影响因素交织、互动的情况下,未能对其决定因素给出清晰、系统的回答。例如,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包括对自然优势、历史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转移、政府区域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的影响都存在研究的不完善和空白。(2)在分析方法和数据的选择上,现有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