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

ID:5986286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_第1页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_第2页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_第3页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_第4页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对比  【摘要】近年来,修辞学在语言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研究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选取古典修辞学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和新修辞学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对比分析两人的修辞学思想,从而加深对修辞学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肯尼斯·伯克修辞学对比【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76-027作为公认的西方古典修辞学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的修辞学思想为整个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

2、础。其后的两个著名古典修辞学家西塞罗和昆提良都是在他的修辞理论上进行修修补补。美国修辞学家科比特就宣称,现代西方修辞学就其精华而言仍然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东西。肯尼斯·伯克是当代著名修辞学家,也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伯克写了几十部著作论述他对修辞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看法。由于他的修辞学思想具有很强的超前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人们关注和认同。而随着修辞学的发展以及不断与实践相结合,伯克在美国乃至西方也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修辞学家之一。鉴于以上两位修辞学家在修辞理论上做的贡献以及在修辞学

3、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两者的修辞理论与修辞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一、修辞学的定义7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修辞学》中为修辞学下了如下定义:①修辞学是辩证法的对应物;②修辞学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下寻求一切可利用的说服手段的功能;③修辞学是辩证法的一个分支,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在他办的学院中求学长达18年。柏拉图在《高尔吉斯》和《费德儒斯》中对修辞学进行了攻击,把修辞学贬为“烹饪术的对应物”,说修辞学只不过是不顾内容的、添油加醋的东西。虽然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导师的不少重要思想,但他对导师对修辞学的这种贬损态度

4、还是不敢苟同,所以他在《修辞学》卷首就开宗明义地宣称修辞学是辩证法的对应物,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导师的一种回应。其次是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生活时期,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高人一等,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口才。在此基础上,人们就非常注意怎样把话讲好。延伸到生活当中,这种注意就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在诉讼中打赢官司、在生活中打赢官司等。概括起来就是要具备规劝的能力。因此,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关键词是“规劝”。而伯克对修辞学的注意力不在规劝上,他在古典修辞学的“劝说”理论基础上,引进了修辞学在其他方面的特点,扩展了修辞学的广义定义,超出了传统修辞学的范围。伯克在他的著

5、作《动机修辞学》中写道:“修辞的基本功能是人用话语在他人身上形成观点或诱发行动,修辞是根基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本功能之上,是用作为符号手段的语言在那些本性上能对符号做出反应的动物身上诱发合作。”顾曰国先生认为,伯克的“同一”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劝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上世纪最重要的修辞学思想之一。二、亚里士多德的“劝说”方式和伯克的“认同”方式7通过以上对“修辞”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劝说”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劝说”是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的核心。亚里士多德认为,为了达到说服他人,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目的,

6、“劝说”通常有三种诉诸方式,即人品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由演说提供的或然式证明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演说者的性格造成的,第二种是由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造成的,第三种是由演说本身有所证明或似乎有所证明而造成的。”其中第一种是通过演说者的美好性格从而使听众产生信赖而达到说服效果;第二种是靠打动听众的真情实感而实现的;第三种是以“例证法”和“修辞推论”为形式进行证明的一种说服方式。在三种“诉诸”方式中,代表理性诉诸的“修辞三段论”尤为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重视和推崇,可以说“修辞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核心的核心。相对于亚

7、里士多德的三种“诉诸”方式,伯克也提出了三种“认同”方式,分别为“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与“误同”。同情认同的关注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对立认同是一种通过分离和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人与人之间能互相认同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对立面,对立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也可能是环境中的某个方面。误同则是伯克“同一”修辞理论体系中最深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观念。误同的认同方式经常表现在人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误同上。在伯克提出的三种“同一”认同方式中,同情认同是最接近规劝的认同,但与亚里士多德的规劝不同的是,同情认同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人际意义与指导意义。三

8、、亚里士多德规劝的“有意识性”和伯克同一的部分“有意识”和“无意识性”伯克(1969:177)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旧修辞学和新修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