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4743
大小:4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30
《《春之祭》百年祭礼-身体语言致敬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之祭》百年祭礼:身体语言致敬与反思 一百年前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编舞、佳吉列夫制作的《春之祭》在巴黎首演,这几人都是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叛逆最终成就了经典;一百年后,成功的致敬被看做舞蹈家实现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成年礼。有人说,《春之祭》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里面是现代主义的一切一切;是神是魔、是鬼是妖,抑或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就在百年前的5月那天,都从盒子中跑出来,其影响直至今天[1]。20《春之祭》百年祭礼:身体语言致敬与反思 一百年前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编舞、佳吉列夫制作的《春之祭
2、》在巴黎首演,这几人都是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叛逆最终成就了经典;一百年后,成功的致敬被看做舞蹈家实现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成年礼。有人说,《春之祭》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里面是现代主义的一切一切;是神是魔、是鬼是妖,抑或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就在百年前的5月那天,都从盒子中跑出来,其影响直至今天[1]。20《春之祭》不啻是舞坛的关卡,因为那是“现代舞”这个名词未被发明之前已经张扬的现代舞。《春之祭》首演于1913年5月29日的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也被认为是现代音乐和现代舞蹈之始[2]。当幕布拉开,一群扎着长辫的俄罗斯
3、少女拧着内八字腿上蹿下跳时,人群就开始骚动了。百年前这种直面人类原始动物性生命能量的舞台作品非常离经叛道,视听感受更是前卫大胆,乐器的嘶叫、和声的犀利、舞蹈的怪异张力以及令人崩溃的节奏将巴黎人的情绪煽动起来。首演当晚,少数的欣赏派和大多数的反感派当场冲突,最终由口角演变为冲撞,进而发展为骚动。这场骚乱的诸多细节,至今仍然被历史学家津津乐道。这一夜芭蕾和优雅之间的等号从此蒸发,浪漫和体面不再雄霸舞台。时至今日,《春之祭》已被奉为现代音乐和舞蹈中的经典。可以说,《春之祭》对于所有现代艺术家的意义,永久地在于它对范式的叛逆或献祭行为的
4、反思,也在于它对此的坚持和不妥协。诸多舞蹈大师正是秉承了这种精神和态度,而创作出各种不同版本的《春之祭》。然而,尼金斯基的版本却被“忘却”了几十年,只剩下管弦乐总谱,直到1987年,由舞蹈家和史学家联合美国乔弗里芭蕾舞团花费多年才完成了重建。实际上,此版本忠于原作的程度永远都是个谜。原来尼金斯基不但语言能力差,难以与人交流,他在当时所设计的舞蹈动作常常令同团的舞者无法明白要领,当年参演的47名舞者也不以遇伯乐为荣,一下台便努力把艰难的舞步从肢体记忆洗刷掉,而且尼金斯基的后半生都呆在了精神病院,导致他对于人类身心的理解和思想无人传
5、承。1930年《春之祭》在美国首次亮相,音乐还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跳的却已经换了1920年马辛编的舞步,玛莎·格莱姆则是马辛挑选的祭品,担任众望所归的女主角。自此之后,改编《春之祭》成了编舞者最积极参与的运动,有人作过统计,世界各地响应春神召唤的后人,迄今超过百余个。其中包括1937年现代舞大师莱斯特·霍顿创作的“美国土著版”;现代舞老祖宗玛丽·魏格曼1957年的“相逢恨晚版”;1959年莫里斯·贝雅的“性崇拜版”;1962年肯尼斯·20麦克米伦的“英皇芭蕾版”;1965年莫斯科大剧院瓦西廖夫等人创作的“苏维埃无神论版”;德国国宝
6、级大师皮娜·鲍希1975年的“一地泥土版”;1980年保罗·泰勒使用四手联弹钢琴曲创作的“匪徒与小孩”版;1984年玛莎·格莱姆首演“祭品”迟至半个世纪后的“90高龄版”;荷兰舞蹈剧院约翰·英格2000年的“两性戏梦版”;昂热兰·普雷罗卡2001年的“性本能和性隐私探讨”等等……摊开来几乎每年都有新鲜祭品,甚至不少编舞家都曾多次进行灵魂献祭,是奉献还是牺牲则见仁见智。台湾的林怀民和黎海宁,香港的伍宇烈,大陆的陈维亚、李捍忠、马波、刘琦、佟睿睿等,华人舞蹈家沈伟、张晓雄、王新鹏等也先后以他们的方式敬过祭奠酒,行过了舞坛名家的成年礼
7、。不过,有意思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一生最不离不弃的搭档巴兰钦,无可置疑是令他的音乐在舞台发扬光大的第一功臣,一生却没有碰过《春之祭》,缺席也是传奇的一部份。恰如斯特拉文斯基后来的创作也转向均衡、明朗、简洁一样,这一点倒与巴兰钦的新古典主义探索相契合。一、对“春之祭”的重建1987年,在原版“失传”七十余年后,乔弗里芭蕾舞团终于把1913年版本《春之祭》(LeSacreduPrintemps”/“TheRiteof20Spring”)再次搬上了舞台,希望尽可能地复原尼金斯基的版本。2009年,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百年纪念时也再次隆
8、重上演;2013年又适逢《春之祭》百年,原版重建的价值再次获得确认与肯定[3]。当年的重建是由舞蹈史学家、编导家米利森特·霍德森(MillicentHodson)与艺术史学家肯尼斯·亚契共同整理复排的,他们不仅通过整理健在舞者的描述和示范[4],还对零散的素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