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39281
大小:9.7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1-24
《《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反馈疗法一.生物反馈概念是一种新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意识自我调节的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的心理、生理信息加以处理,让患者通过视觉,听觉接收信息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将微弱信号扩大)二.作用方式及作用原理1.作用方式(1)直接作用利用反馈仪发出的信号来补充,完善体内反馈联系通路,以达到加强骨骼肌和 内脏活动调节。(2)间接作用通过反复训练,改变行动模式,达到抗应激的作用。如:生物反馈放松训练。2.作用原理(1)环境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通过人们的意志去适应改变。内环境-身体各组织
2、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靠机体内部存在的一个精细的功能调节系统。(2)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器官组织的自我调节(2)生物反馈作用原理通过反馈仪的信息反馈,获得自身内脏活动信息的感知,以自身的主观努力去改变内脏活动的信息,通过反复学习与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调整生理、心理活动,改变不良的生理、心理模式,起到调节机能的作用,缓解紧张,提高应激能力。三.临床应用(一)生物反馈的种类1.肌电生物反馈(EMGBF)应用最早,开展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反馈疗法,肌电信息经放大、滤波、双向整流、积分,驱动声、光、电、数码显示器,积分电压与肌紧张
3、成正比关系,观察肌紧张和松弛——用于放松治疗常用生物反馈信号电极放置部位图29-3额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4颞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5咬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6胸锁乳突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7胸大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8背阔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9斜方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0菱形肌和斜方肌中纤维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1肱三头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2肱二头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4桡侧腕长、短伸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5肱桡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6旋前圆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7指屈(a)、指总(b)肌
4、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8臀大肌电极放置示意图图29-19腘绳肌电极放置示意图2.手指温度生物反馈(FSTBF)与外周血管功能状态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在应激状态时,外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手指冰冷,调节手指温度达到抵抗刺激。3.血压生物反馈(BPBF)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抗应激能力,患者通过自身努力,学会掌握调节血压的能力。4.心率生物反馈(HRBF)HR受植物神经支配,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HR增快,精神松弛,心情安静时,心率下降5.脑电图生物反馈(EEGBF)安静时波,焦虑时β波增多,θ波在欲睡时增大,脑电生物反
5、馈常用α波和β波作为信息反馈,使患者通过自身调节而增加α波。6.皮肤与生物反馈(GSRBF)皮肤的电阻与皮肤血管的舒缩状态及汗腺分泌有关,精神紧张、交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皮肤电阻下降。各种反馈的对比(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1.传统的放松训练与生物反馈放松训练(1)传统放松训练民间的气功,日本的禅道,印度的瑜珈调整大脑皮层与内脏器官的功能。(2)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平静的意境中放松,通过电子仪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做出精细的测量和动态显示,使生物活动的参数信息化,通过主观努力调控。2.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治病依据身体健康精神社会
6、适应身心疾病:以心理情绪因素为重要诱因的躯体疾病,故称心理、生理障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1)形成良好情绪对健康与疾病治疗有益。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肾持久不良的情绪——高血压,溃疡病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癔症——诱发精神病(2)具有抗应激的作用精神紧张——血中儿茶酚胺↑→HR↑,Bp↑,肌张力↑放松状态——HR↓,Bp↓,肌张力↓,耗能↓,皮温↑,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3)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当全身骨骼肌获得高度放松时,大脑皮层的活动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时提高记忆力,思维敏捷力,稳定情绪,消除不健康行为。(
7、三)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条件准备1.医务人员条件:熟悉设备,了解病情2.环境、仪器的准备避免外界的声音、活动干扰,训练室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度18-25℃3.患者自身的准备餐后半小时,排空二便。8周左右详细介绍,心理接受,积极配合(不饮酒,茶,咖啡)(四)训练步骤需4-8周,每周训练2-3次,每次1小时1.患者取舒适体位坐位,平卧位——双手平放膝上,姿势自然,放松。2.清洁局部皮肤,放置,固定好电极额肌的紧张和放松可代表全身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程度。3.要十分重视第一次训练(音乐)4.嘱患者有始有终,不能急于求成5.训练过程中座谈,
8、家庭训练6.不断评估(五)生物反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康复医学中,主要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如脑血管意外、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脑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的损害:主要是周围神经损伤和中毒引起的神经疾患;癔病性瘫痪;原因不明的肌肉痉挛,如冻结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