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

ID:59779670

大小:5.9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11-24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1页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2页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3页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4页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邱家店镇李慧单元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4、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5、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

2、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3、愿意合作与交流。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6、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单元中心概念结构就是能够承受一定外力的构造。任何能够抵御外力并保持自身形状和大小的构造都是结构。一个结构必须要能够支持自身的重量以及重物的重量。一个牢固的结构要求材料结实、构建连接物质量好、构建的形状及构件组成的整体方法好。构建形状和整体造型不同,结构的承受力也不同。折痕数量越多承受力越大,弯曲程度越大承受力越大。建筑设计不仅是外形设计,更要进行结构设计。教学建议1、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2、根据活动

3、内容确定好活动形式,设计好活动过程;3、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4、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且动手之前先动脑;5、活动要注重过程,淡化结果。1、折形状核心意图:从认识物体的基本形状入手引入形状这个元素,并理解形状应用的价值。研究薄形材料形成的基本形状在纵向支撑力和水平承受力方面有哪些不同。理解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折叠和弯曲成不同的形状,其承受力也不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4、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基本形状——难点突破借助石膏模型或各种熟悉的物体直接让学生认识4种基本的立体造型,并学习准确的表达词汇。将讨论活动分层次进行,分析基本形状在前,预测他们的好处不必强求学生一一作答,或完全靠课堂生成,教师要有所准备,从使用的角度予以明确,适当拓展。探究改变薄形材料形状后承受力的变化竖直放置的研究提示:1、用大

5、小材质相同的纸做成高度相同、截面形状不同的柱状纸筒。2、使用大小相同的硬纸板或塑料板做垫板,在上面放置重物进行测量。3、每只纸筒不可重复试验,可该做书写纸再利用。4、纸筒制作讲究工艺,边缘要平整,从节约资源角度看,应该制作成小规格。5、透明胶带的的使用要有所规定。6、要测量实验材料不改变形状时的承受力。A4纸卷成筒的A4纸做一做试一试:目的: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材料:A4复印纸若干张,双面胶,科学课本步骤:1.预测实验结果2.把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3.轻轻将书本放到纸筒上,一名同学负责观察是否放在中间,加好后倒数5个数,如直筒不到就可以再加一本直到纸

6、筒支持不住。4.将实验结果填于表中。实验需要注意什么?1、折出的纸筒一样高。上下都一样粗。2、书要轻拿轻放,以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3、一个纸筒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实验记录:纸桶行状预测实际测试结果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圆桶形通过以上研究,我知道:圆筒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材料的弯折可以增大其结构的承受力你知道吗?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因为它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圆筒的每一点承受力并不大,而整体却能承受很大的力。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发现:把薄的材料弯曲或折叠,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相同。解释认识建筑材料的设计原理指导学生用类比的

7、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设计原理。方管像长方体纸梁;钢轨像U型纸梁;酒瓶架像长方体纸梁;瓦棱纸像U型纸梁;蛋格纸像半球形薄壳构造;栏杆像六棱柱纸筒……目的:是薄形材料具有更强的承受力。认识薄壳的承受力 精心做好演示实验的建议:蛋壳破口处要保持圆整,通过处理保证高度相同。用硬卡纸弯几个圆柱,数量高度要与蛋壳相同。首先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再出示使用足够多的圆柱形纸筒以能够让学生站立的一个装置。[蛋壳和薄壳形屋顶]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