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操作规程.doc

ID:59774591

大小:48.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23

拔罐操作规程.doc_第1页
拔罐操作规程.doc_第2页
拔罐操作规程.doc_第3页
拔罐操作规程.doc_第4页
拔罐操作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拔罐操作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拔罐操作方法【概述】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感冒、咳嗽、头痛、不寐、肩凝证、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拔罐疗法分类及罐的种类】(一)拔罐法分类表拔罐法分类排气方法分类拔罐形式分类综合运用分类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抽气罐—抽去空气单罐—单罐独用多罐—多罐并用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推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刺血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针罐—在留针的过程

2、中,加拔罐子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盛储药液(二)罐的种类1、玻璃罐:系用玻璃制成。特点是轻便易用,质地透明,易于消毒,使用时可窥测罐内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时间,不足之处是容易破碎。2、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战,形同腰鼓,口径的大小不一,口径小的较短,口径大的较长。特点是吸力大,但较重,且易于破碎。3、铜罐和铁罐:系用铜或铁皮制成,形状如竹罐,孔径的大小不一。特点是不易破碎,缺点是传热太快,容易烫伤病人的皮肤。目前应用较少。4、竹罐:用坚固的细毛竹,截成长约6-9cm的竹管,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口径约为3cm,4.5cm,

3、6cm不等,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管壁的厚度约2-3分,用沙皮磨光,口圈必须平整光滑。其特点是:轻巧、价廉、不易跌碎,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缺点是易爆裂漏气。5、抽气罐:用青霉素等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需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需保留完整,便于抽气式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常用拔罐方法】(一)火罐法1、闪火法以血管钳或持针器夹住酒精棉球,点燃棉球后,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火棒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迅速将罐扣在需拔处。罐内负压的大小可根据火种在罐内旋转停留的时间及叩罐的速度来调整。本法适用于施用走罐

4、、转罐、摇罐等各种手法。操作时注意不要蘸太多酒精,以免燃烧时火焰随酒精流溢;火焰应伸至罐中底部以利排净空气,同时避免罐口过热烫伤皮肤;火焰不宜在罐内停留过久,以免罐太热;动作要迅速,罐与操作部位的距离不要太远,此法简单安全,临床应用最多。2、投火法将燃烧的酒精棉球或纸片投入罐中,约2秒钟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向横拔否则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燃烧物落下伤人的情况。3、贴棉法将蘸有酒精的棉片贴于罐底或中央,点燃1秒后扣拔。此法亦多用于侧向横拔。另外,还有滴酒法、架火法、隔物法等,现在已较少用。(二)煮罐法该法多用竹罐操作,方法是将罐置于沸水或配制的中药液中煮3

5、-5分钟,用镊子将罐颠倒夹出,用干毛巾擦去罐口热水后迅速扣罐于施术部位。(三)抽气罐法使用特制罐具及抽气装置或用青霉素等药瓶自制成的简易抽气罐,抽尽空气后形成负压拔于体表。此为新型的抽气罐,只需抽拉其配套的真空抽气枪排气即可,操作简便,但无温热作用。【常用治疗罐法】(一)根据拔罐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罐法和多罐法1、单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症状局限的部位及穴位。宜选用口径稍大于病变部位的罐。2、多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广货有多个敏感点、病变处肌肉丰厚的部位,可根据解剖或经络走向拔两个至十多个罐。如坐骨神经痛,可在研神经走向的多个穴位上拔;其他病则可辩证选用多个穴。若罐多而排列紧

6、密(罐距小于3cm)。多用于身强力壮、症状明显的患者;若排列较稀疏(罐距大于7cm)则适用于体质弱或症状模糊,反应不剧烈的患者。(二)根据拔罐的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拔罐法和结合拔罐法1、单纯罐法至拔罐区内不配合其他刺激,而单纯施以拔罐的疗法。常用方法有闪罐法、走罐法、留罐法。(1)闪罐法是以闪火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通过这种牵拉与松弛的反复刺激,可使皮肤血液灌注、输布、再灌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因而有较明显的兴奋作用。闪罐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肌肉萎软、皮肤麻木、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等。由于此法不会在皮肤上留下瘀斑,故也使用于面部。

7、(2)走罐法操作前,现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凡士林等,或根据病情选用风油精、红花油、风湿油等,以利滑动。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或着力于后半边向前推,或着力于前半边向后拉,也可作环形旋转运动。这样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丹砂点为止。该法对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肌肉萎缩、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很有效。但应注意选用罐口较大、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则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3)留罐法指罐吸附于皮肤上留置5-20分钟。适用于较大部分的病症,是最常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拔罐操作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拔罐操作方法【概述】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感冒、咳嗽、头痛、不寐、肩凝证、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拔罐疗法分类及罐的种类】(一)拔罐法分类表拔罐法分类排气方法分类拔罐形式分类综合运用分类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抽气罐—抽去空气单罐—单罐独用多罐—多罐并用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推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刺血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针罐—在留针的过程

2、中,加拔罐子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盛储药液(二)罐的种类1、玻璃罐:系用玻璃制成。特点是轻便易用,质地透明,易于消毒,使用时可窥测罐内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时间,不足之处是容易破碎。2、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战,形同腰鼓,口径的大小不一,口径小的较短,口径大的较长。特点是吸力大,但较重,且易于破碎。3、铜罐和铁罐:系用铜或铁皮制成,形状如竹罐,孔径的大小不一。特点是不易破碎,缺点是传热太快,容易烫伤病人的皮肤。目前应用较少。4、竹罐:用坚固的细毛竹,截成长约6-9cm的竹管,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口径约为3cm,4.5cm,

3、6cm不等,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管壁的厚度约2-3分,用沙皮磨光,口圈必须平整光滑。其特点是:轻巧、价廉、不易跌碎,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缺点是易爆裂漏气。5、抽气罐:用青霉素等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需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需保留完整,便于抽气式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常用拔罐方法】(一)火罐法1、闪火法以血管钳或持针器夹住酒精棉球,点燃棉球后,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火棒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迅速将罐扣在需拔处。罐内负压的大小可根据火种在罐内旋转停留的时间及叩罐的速度来调整。本法适用于施用走罐

4、、转罐、摇罐等各种手法。操作时注意不要蘸太多酒精,以免燃烧时火焰随酒精流溢;火焰应伸至罐中底部以利排净空气,同时避免罐口过热烫伤皮肤;火焰不宜在罐内停留过久,以免罐太热;动作要迅速,罐与操作部位的距离不要太远,此法简单安全,临床应用最多。2、投火法将燃烧的酒精棉球或纸片投入罐中,约2秒钟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向横拔否则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燃烧物落下伤人的情况。3、贴棉法将蘸有酒精的棉片贴于罐底或中央,点燃1秒后扣拔。此法亦多用于侧向横拔。另外,还有滴酒法、架火法、隔物法等,现在已较少用。(二)煮罐法该法多用竹罐操作,方法是将罐置于沸水或配制的中药液中煮3

5、-5分钟,用镊子将罐颠倒夹出,用干毛巾擦去罐口热水后迅速扣罐于施术部位。(三)抽气罐法使用特制罐具及抽气装置或用青霉素等药瓶自制成的简易抽气罐,抽尽空气后形成负压拔于体表。此为新型的抽气罐,只需抽拉其配套的真空抽气枪排气即可,操作简便,但无温热作用。【常用治疗罐法】(一)根据拔罐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罐法和多罐法1、单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症状局限的部位及穴位。宜选用口径稍大于病变部位的罐。2、多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广货有多个敏感点、病变处肌肉丰厚的部位,可根据解剖或经络走向拔两个至十多个罐。如坐骨神经痛,可在研神经走向的多个穴位上拔;其他病则可辩证选用多个穴。若罐多而排列紧

6、密(罐距小于3cm)。多用于身强力壮、症状明显的患者;若排列较稀疏(罐距大于7cm)则适用于体质弱或症状模糊,反应不剧烈的患者。(二)根据拔罐的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拔罐法和结合拔罐法1、单纯罐法至拔罐区内不配合其他刺激,而单纯施以拔罐的疗法。常用方法有闪罐法、走罐法、留罐法。(1)闪罐法是以闪火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通过这种牵拉与松弛的反复刺激,可使皮肤血液灌注、输布、再灌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因而有较明显的兴奋作用。闪罐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肌肉萎软、皮肤麻木、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等。由于此法不会在皮肤上留下瘀斑,故也使用于面部。

7、(2)走罐法操作前,现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凡士林等,或根据病情选用风油精、红花油、风湿油等,以利滑动。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或着力于后半边向前推,或着力于前半边向后拉,也可作环形旋转运动。这样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丹砂点为止。该法对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肌肉萎缩、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很有效。但应注意选用罐口较大、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则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3)留罐法指罐吸附于皮肤上留置5-20分钟。适用于较大部分的病症,是最常用的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