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40489
大小:27.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曹刿论战[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
2、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来源:学§科§网]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
3、主旨。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教学步骤]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教学步骤]一、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1.齐读课文。2.重点词语解释。二、研读课文1.课文按事情
4、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曹刿在这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是怎样的?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3.课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课文围绕“论战”写了哪些内容?齐国为什么能以弱胜强?第一节,战前:分析政治准备。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第二节,战时:记述战争过程第三节,战后:分析取胜原因作战取胜的三个重要条件:(1)比较公平的政治;(取信于民)(
5、2)有利的反攻时机;(彼竭我盈)(3)追击的可行之时(辙乱旗靡)5.人物形象分析(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
6、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分析,可以说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3)关于对比手法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6.联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知识的关联和融合。取信于民=人和战于长勺=地利辙乱旗靡=天时三、拓展延伸“读人省身”“读史明智”。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展现的这段历
7、史,对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六、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2.小练笔: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请展开想象,再现长勺之战场面,200字左右。江山实
8、验中学王伟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