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40435
大小:85.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第三课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临泉县长官中心校韦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播放幻灯片,温习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让学生读准字音、辨析词意。二
2、、研读新课:(一)欢迎愚公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欢迎穿越而来的愚公,进入有问必答环节。1、您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明确:“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用文中语句回答:您为什么要移山?目标是什么?明确: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您的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明确:①杂然相许②杂曰。③“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4、文章中表现您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您在移山时要克服哪些困难?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
3、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6、面对这样大的困难,您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结果怎样?明确:聚——谋——率——叩——垦——运“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7、您坚决主张移山,山最终能够移走,理由又是
4、什么?明确:子子孙孙无穷匮;山不加增。8、在移山过程中,有谁持反对意见?他的理由是什么?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明确: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语气不同:“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以残年余
5、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毛:草木——智叟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低愚公。(二)欢送愚公(三)合作探究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2、山高大,愚公年迈,人力缺乏,运土的路途遥远,操蛇之神“惧”及帝感其诚,有何作用?3、你认为,愚公和智叟到底谁愚?4、从课文可看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命名有何用意?5、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何寓意
6、?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明确。三、课堂总结课文叙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塑造了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寓言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道理。四、课外练笔课文结尾写天帝派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和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