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培训方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目的要求:本课程培训的目的要求是:1、进一步领会新课程小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这些理念。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主要内容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1.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教师在制定
2、自己的教学目标时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具体。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楚明了,不能是含糊笼统。二是实际。目标的表述不能大而空,不能是写在本上自己都不看,只是应付检查的。三是准确。这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把“教什么”先思考清楚。准确判断出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即核心教学目标是什么。2、了解学生——明确起点二、明晰如何去那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1、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找到抓手;(1)恰当运用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2)有效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3)深入适度的文本细读2、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铺路搭桥;(1)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
3、:第一,有效思维的长度。有效的阅读教学必定有理智的挑战,没有思维强度的阅读教学难免肤浅而乏味。第二,情感体验的深度。任何教学活动唯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才具有情感的力量。第三,语言训练的效度。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主要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而活动的凭借就是语言,是言语实践活动。(2)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基本保障三、判断是否到那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以课堂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判断是否达标。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到达那里,首先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评价一堂语文课:(评价语文课)1.所教的内容必须是语文学科的。2.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评价教学活动。3.辨证地看待一节课的“顺”
4、与”不顺”。其次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完善教学设计。具体做法:(完善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1)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2)做学生调研,寻找问题原因;(3)寻找重新设计的生长点;(4)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培训安排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考试说明1、此课程由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3、试题类型:(1)填空题(2)简答题(3)观点论述题(4)教学设计题(5)案例分析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一、填空题1、,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是很强的课程,应着
5、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识字是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4、语文是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5、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6、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8、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
6、教育资源。9、《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0、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二、简答题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2、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三、观点论述题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
7、”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四、教学设计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五、案例分析题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