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

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

ID:59694552

大小:17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9

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_第1页
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_第2页
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1)》课程常见考点解析(4)“古代汉语”(1)综合考查文字、词汇方面的知识,是通过对具体的文言句子中的某个词的掌握情况来进行的,主要涉及到“汉字形体的变异”、“汉字的通假”、“词的古义和今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这几讲的知识,由于涉及教材的章节较多,知识点分散,因而不太好把握。下面通过历届试卷中多次出现的典型试题加以分析,以期对同学有所启发。典型考点:中央电大“古代汉语”(1)的试题中通常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这样的题型,理论方

2、面涉及教材几个知识通论,而具体的试题(文言句子)则出自各讲所附古文或知识通论的例子中。回答这类题既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需要对教材上的古文比较熟悉。(一)考点扫描“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从理论知识来看,涉及到第三讲“汉字形体的变异”、第四讲“汉字的通假”、第五讲“词的古义和今义”、第六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而试题是以孤立的文言句子出现,如上所述,一般出于教材各单元的文章或以上各讲知识通论中的例句,少数出自教材之外的古文。所以除了对教材上的古文较熟悉外,更

3、重要的是要对“汉字形体的变异”、“汉字的通假”、“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中的理论能真正掌握,还需要重视教材上这几讲中所举的例子。(二)真题链接近几年“古代汉语”(1)试卷“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的典型试题选录。[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002年3月、2007年7月试题)[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003年1月、2007年1月试题)[3]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003年1月、2004年3月、2006年7月、2007年1月试题)[4]骖絓于木而止。(2

4、002年3月、2004年1月、2007年7月试题)[5]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得可而法?(2002年3月、2007年7月)(三)考点解析各次试卷中“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除了考查实词的意思外,更多是考查“汉字形体的结构”、“汉字的通假”、“词的古义和今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这几讲的知识,需要把这些知识贯通才能很好答题。如上面第[1]句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教材上没有这篇文章。“兵”的本义就是“兵器”,这个句子用的是本义。从

5、文字的结构分析,“兵”的上面是“斤”,即斧头之类的武器,下面是“廾(gǒng)”,小篆字形如廾,是双手,兵的小篆字形如兵,上下两部分会意成双手举着武器;教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讲里对“兵”进行了分析,还举出了“兵”的甲骨文,有助于理解,见《古代汉语》(上册)177页;同时还举出《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句子“善甲兵,具卒乘”加以说明。[2]句出自教材上的《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及”,用的是引申义“比得上”,本义是“追赶上”,的小篆字形如及,上面是“人(人)”,右下是“又(又)”,即“手”,是个会意字,意思是“

6、从后面赶上并抓住前面的人”。以下“考点拓展”中“[2]故不能推车而及”就是用的本义“追赶上”,句子中实际是指被追赶上;参见教材176页的分析。[3]句出自教材《伯乐荐九方皋》,句中的“相”,本义是“观看”,这里用的是本义;“相(相)”是会意字;左边的“木”即树,右边是人的眼睛,甲骨文中有“目”在上,“木”在下的结构,意思是人在树上仔细观察,请见教材第18页中的常用词分析。[4]句出自教材上的《齐晋鞌之战》,句中的“木(木)”本义是“树”。[5]句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教材上没有这篇文章。句中的“益”的小篆字形为益,

7、上面是水(水)字的横写,下面是器皿,益就是今天的溢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本义是“水从器皿中漫出”,由上下两部分会意而成;参见教材105页的分析、解释。这个句子中用的引申义“增加”,下面“考点拓展”[5]“澭水暴益,荆人弗知”用的也是引申义,意思是“涨水”。所以要弄清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汉字形体的结构”、“汉字的通假”、“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这几节的知识很重要;如果懂得一些的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对推断汉字的本义有一定的帮助。(四)考点拓展以下是“古代汉语”(1)“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

8、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的相似题型。[1]擐甲执兵,固即死也。(1996年3月、2002年1月、2007年1月试题)本句出自教材《齐晋鞌之战》,句中用的本义。[2]故不能推车而及。(1998年3月、2000年1月、2003年3月、2005年1月试题)本句出自教材《齐晋鞌之战》,分析见上面“考点解析”。[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