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名词解释.doc

关于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名词解释.doc

ID:59693679

大小:37.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1-19

关于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名词解释.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关于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名词解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名词解释为了同时揭示电阻率在水平和深度方向上的变化,需要解决二维电阻率的观测技术和反演方法问题。在这方面借鉴了医学上70年代实用的CT技术,众多的学者在80年代完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观测技术上,1984年日本地质检测公司制成了多道直流观测系统,将此技术命名日文汉字“高密度比抵抗法”。但因为该命名不严谨,3年后1987年在产品广告中改称为“比抵抗映像法”(即电阻率层析成像法),也标明英文名称为ResistivityTomography。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研制成功20个电极的测量系统;1991年长春地院物探系研制成功

2、60道的系统,命名为高密度电阻率仪;1992年地矿部机电所推出了MIR-1/MIS-2多电极探测系统,其中MIS-2微机控制多路电极转换器[2]为我国普遍使用的专利技术,是我国独有的设计。一项新的技术出现,早期研究人员很多,各有各的命名,国内外都是如此。名称众多,不利于交流发展。科学技术的专有名称必须有真切的技术内涵,所以1992年,1995年两次在东京召开的地学成像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同意对该技术采用同意的严谨的专业词汇—─电阻率层析成像或简称为电成像,英文为ResistivityTomography或ElectricalImging。

3、我国工程界一直延用了日本人1987年就放弃的“高密度电阻率法”一词,“高密度”意指该方法使用电极多,密集排列而得名,显然反应不出该方法的技术内涵。采用电位梯度法面对电极阵列探测在众多油井、大型建筑体等监测应用中就没有二维数据采集的内涵,显然没有成像功能,不能因为使用电极多而作为命名依据。所以使用高密度电法,英文直译为“HighDensityElectricalMethod”是不对的,应当改为ResistivityTomography即电阻率层析成像法,英文Tomography是指层析X射线摄影法,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研制的CT装置,在

4、1972年宣布成功,命名为ComputedTomography,意为电子计算机化X射线层析扫描技术。东京两次地学成像会议上亦取用Tomography层析扫描成像之意义。在该词前冠以电阻率一词即为电阻率层析成像ResistivityTomography,同理极化率层析成像为英文PolarizabilityTomography。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的为地震层析成像SeismicTomography等。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