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离骚的读后感四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离骚的读后感四篇关于离骚的读后感四篇小编寄语:《离骚》文中体现了屈原爱国爱民的炽烈感情。读完离骚,你会写哪些感悟呢?下面是我们(篇一)很久很久以前,听说他很著名。没有相片,但却名扬四海。有一天,他到了一条江边,过了一会儿,就永远消失在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一切顺其而至。历史长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了。自古昏君无数,可臣子因为昏君而自尽的,屈指可数。除了屈原,掰着指头也可以数出来。我想屈指可数并不是为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联系。他永远是那么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说他是忠臣,然仅靠听说,哪怕记载也并不一定真实
2、。但他却不可小看。屈原会永远在人们心中,只要还有端午,大人们总会讲屈原的故事,代代相传,他的地位甚至如一个天神。他的离开也许是对的,自己解脱了,留下美名传万世,其实很值得。若他不跳江,就没有了端午,没有了粽子,没有了赛龙舟,人们生活会更无聊。现在的人过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习惯而已,但这个人的魅力永存。屈原的作品我只看过《离骚》,也只是课本上的,我并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样一个人。但我能确定的是他的离开留下的是美丽。美丽的神话,美丽的诗,无论何时提起,也不会有伤感。1/14两千多年前,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两千多年后,他依旧不认
3、识我,可我却认识了他。虽然他已不在,虽然历史有假,但我仍愿相信他是个忠臣,才貌双全。死了的人也许无悔,活着的人更不能后悔。读《离骚》已没有当年的豪气,但却能读一个人的心。如果上辈子我认识你,我也会赞同你的离去,不过一死而已,总好过昏迷不醒。我会送你离开,先生遇昏君,不可预料,不佐此人也罢,留得清白在人间!屈原,请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才不枉费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错不用抱歉来弥补,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才值得你对自己残酷,看你好模糊,若有来生,愿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篇二)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
4、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
5、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2/14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
6、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
7、聊逍遥以相羊”,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汩”、“搴”、“莽”、“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中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3/14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写云霓翻腾之貌,“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8、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