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68283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铁路施工企业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铁路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不断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铁路施工企业迎来了新一轮施工高潮,如何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人力资源起着决定作用,而其中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取胜的重要砝码。本文就目前铁路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培养、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详细论述。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问题与对策Abstract:Ascountriescontinuetostimulatedomesticdemand,increasetheinvestmentofinfrastructure,therailwayconstr
2、uctionenterprisesusheredinanewroundofconstructionclimax,howtoseizetheopportunity,willbebiggerandstrongerenterprises,humanresourcesplayadecisiverole,andthetalentswithhighskillisoneofimportantweightforenterprisestowinthe.Thispaperdiscussedindetailinthepaper,currentsituationofcultivationofhi
3、ghskilledtalentsofrailwayconstructionenterpriseuseof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7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problem.Keywords:railwayconstructionenterprise;high-skilledtalents;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279.231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近年来,铁路施工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利用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技能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
4、了积极成效。但是,高技能人才从总量、素质、结构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铁路施工企业发展要求,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较为突出。分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原因,部分领导及职工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及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致不少单位存在高技能人才匮乏,难以适应铁路施工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71.2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有待充实。自进入经济市场以来,铁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降低成本,许多原本职工干的工作都分包给了外部劳务队伍,加之部分职工怕苦怕累
5、,觉得野外施工条件艰苦,不愿学习技能,久而久之,技能也就越来越差,而包工队施工人员技能人才较少,再则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企业不再批量接收新的工人,也就没有了作为技能人才后备人员培养的源泉。另外在施工现场不少单位并没有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这就使得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出现断层,没有形成新老接续、新老交替的良好循环。1.3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加强。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铁路施工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保证培训效果,过分强调形式,不注重技能的提高。1.4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企业激励职工走技能成才、岗位成才之路的
6、制度和措施不够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1.5高技能人才考评制度有待健全。考评手段单一,考评工作主要采取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重于实践,现场考核和工作过程考核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未能做到真实客观地评价职工的技能水平;业绩考核未落到实处,不能及时为职工提供技能评价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才干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成长受到制约,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高技能人才问题的对策及思考72.1转变思想,真正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紧迫感。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归根到底要靠一
7、线职工来应用,尤其要靠高技能人才来应用、传播和创新。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企业科学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既需要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懂技术、精业务的技能人才。因此,要深刻认识人才在企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2.2加大宣传力度,在施工一线掀起人人争先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积极为施工现场职工创造学习环境,组织高技能人才,针对本岗位、本单位生产实际,把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实现技术资源有效共享,在技术理论创新上发挥示范作用。另外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