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

ID:59668604

大小:627.72 KB

页数:260页

时间:2020-11-13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1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2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3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4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5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6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7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8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9页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病学讲稿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刺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IO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自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成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中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医发展史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批造诣精湛、.颇孚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满怀振兴中医事业的豪情登上讲坛,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他们钻研学术,治学严谨;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围绕中医药各学科的建设和发

3、展,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所长,又能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深入研究中’医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不断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们学,养日深,影响日广,声誉日隆,成为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中医教育能有今日之盛,他们居功甚伟,而能够得到各位著名专家的教诲,也成为莘莘学子的渴望,他们当年讲课的课堂笔记,也被后学者视为圭臬,受用无穷。+随着中医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医教育又上升到新台阶。当今的中医院校中,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继承了老一辈中医学家的丰富经验,又具有现代的中医知

4、识,成为当今中医教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讲稿有着时代的气息和鲜明的特点,沉淀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由于地城等原因的限制,能够索耳聆听名家、名师授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力了惠及更多的中医人,我们策划了“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分辑陆续出版,旨在使后人学有所宗。第一辑【共13种):《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凌耀星内经讲稿》《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稿,>《程士德中医学基础讲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王洪图内经讲稿)《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刘景源温病学讲

5、稿><郝万山伤寒论讲稿><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丛书突出以下特点:一是权威性。入选名家均是中医各学科的创始人或重要的奠基者,在中医界享有盛誉;同时又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讲稿也1/260广—_刘景源温病学讲稿一是其数十我教学生涯的积淀。入选名师均是全国中医药院校知名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较高知名度。二是完整性。课程自始至终’,均由专家们一人讲授。三是思想性。讲稿围绕教材又高于教材,专家的学术理论一以贯之,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充分反映其独特思想的专著。四是实践性。各位专家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

6、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能给读者以学以致用的动力。五=是可读性。讲稿是讲课实录的再提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专家们的授课思路和语言风格,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阐述深透,对读者加深理解颇有裨益。在组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许多专家虽年事已高,但均能躬身参与,稿凡数易;相关高校领导也极为重视f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此,对老专家们的亲临指导、.舛整理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深表钦佩,并致.以诚挚的谢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2月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

7、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就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因为温病学所包含的病种非常广泛,所以它对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辨证论治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地彰显了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因此,加强滠病学教学,普及温病学知识,使温病学的理论更广泛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当前乃至今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漫病学讲稿》的原稿是本人于2002年9月奉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主讲《温病学》录制的多媒体光盘中的录音稿。这套光盘发行量较大,反映尚好,所以应人民卫生出版社之约撰写本书,就以这套光盘的录音稿为蓝本

8、进行了加工。原光盘是为教学示范而录削的,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有些内容难免重复,这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作了删减,个别内容的顺序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仍保留‘了口语的形式。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参考,也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温病学>之用。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