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枝一叶总育情:政治课情境教学中的点滴体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枝一叶总育情:政治课情境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政治课议题与情境 政治课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社会科学,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起着重要的导向、指引、调控作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思想因素、人文因素,注重渗透品德、情感、情操教育,进行创意教学设计,有意引入、制造或创设“情境”与“刺激”,安排好各种教学“事件”,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设身处境,由境生情
2、,由境激情,由境塑情,由境升情,从而达到以境育情,创境育情,以境育人,创境育人的目的,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下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一、教师要以积极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风范影响学生,做到以情育情首先,教师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以情育情,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并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绪饱满
3、,精神振作,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道德等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兴趣与热爱,才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勤奋、好学、严谨、尊重、合作、创新的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二、走进学生,以境激情,创境育情1.创育人之境,激爱国之情。比如,以我国自行设计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谈到北京奥运会会徽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国画、京剧、长城、天坛、印章、故宫、熊猫、园林、中国结、道教、中国功夫等,彰显
4、了国人智慧,当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无不自发地露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一种眷眷的爱国之情在心中涌动,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悄然地撩拨着,憧憬着,唤醒着……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到,中国太了不起了!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要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珍爱传统文化,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青年更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以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2.创生活之境,育生活情趣。纵观新教材,内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因而情境教学设计应融入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
5、引入一些生活事例,从而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情境,引领学生思考生活的真谛,形成良好品质。 比如,故事导入情景。在讲到《如何避免盲目从众》一课时,笔者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学生一听乐坏了,“我说,我说”争先恐后地直接站起就讲,其他同学也急不可耐地保持着一种冲动,渴望发言。有趣的故事调动了许多同学的欲望,发言的欲望,急听下文的欲望,期间笔者赶紧扣人心弦地在黑板上写上:老牛伯伯说:水很浅;小松鼠说:水很深,小马?怎么办?同学们的喊声更是迫切,
6、“自己去尝试,坚持自己的原则,自主判断,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笔者及时鼓励,并及时诱导,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话题一打开,学生的热情高涨……在这里,老师恰当地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制造”一种典型的学习环境,打开了学生心灵深处封尘已久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学生七嘴八舌地讲起了平时盲目抄袭作业,盲目模仿影视明星的发型、服饰等令人反感的可笑言行,以及盲目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一些暴力情节,如欺负弱小的不良行为等,典型而真实。此时的课堂似乎就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
7、育,老师已经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分析逐步深入,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也一步步地深化。最后,学生兴奋而惊奇,高深莫测的理论原来竟如此普通,原来哲理性的思索往往又于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此时教学不再空洞枯燥,而是自然融入生活,又做到了“从教学到生活”。情境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使我们的教与学更趋于实质,少去了些许的虚假繁荣和走调的形式主义,充分体现着“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自觉形成自主、自立的高尚健康品质。三、知情交融,促情升华德
8、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按照新理念的教学观,教师应主动建构教学与社会、世界的广泛联系,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地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价值感、使命感,促情升华。比如,在讲到初二八年级下册《市场经济》这一课时,笔者列举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一个人生病了,生命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