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

ID:596149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_第1页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_第2页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_第3页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_第4页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和设计  【摘要】:山地城镇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性、城市空间层次感较强等特性,导致用地规划必须依据路网规划,路网规划必须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在满足用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需求,符合路网规划指标的前提下,以道路实施的合理性角度,结合详细的道路设计,确保用地规划的合理性和路网的可实施性。【关键词】: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设计,道路线形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7城市道路网规划对引导城市用地开发和城市空间演变,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通常在城市规划控规阶段,路网布局直接圈定用地规模,控规批复后用地规模即限定;路网规划方案通过后,道路的线位走向以及相关指标亦限定。而山地城镇通常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性、城市空间层次感较强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得山地城镇路网布设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少,道路功能发挥的程度,对自然地形、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道路两侧的景观效果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等;并决定着城市各种用地功能的发挥,车流与人流的合理集散,甚至整个城市功能的发挥。故规划阶段应结合详细的道路设计,合理结合地

3、形地质条件,确定用地范围,结合道路设计,布设路网,避开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地区,减小道路实施难度以及保证两侧土地的开发的合理性。二、山地城镇路网规划特征及注意事项山地城镇用地分散,城市形态大多为多中心组团式或带状结构,用地紧张,人口密集。地形起伏较大,道路选线时为降低纵坡,通常结合地形,沿山麓或河岸布置,或者通过展线延长道路长度以克服自然高差,道路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其优点是能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地形,保护自然山体,避免大挖大填,节约工程造价。道路依山傍水、蜿蜒曲折,可更好地体现城市风貌。缺点是道路交叉口多为T形交叉,错位交叉

4、多,不利于交通组织;道路路幅较窄,且断头路多,横向联系道路少,技术标准低,道路非直线系数大,车辆绕行距离长;不规则街坊多,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道路建设成本远高于平原城市。1、山地城镇道路特点(1)地质情况复杂。山地城镇地形变化复杂,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常会出现地质断裂区域、溶洞地质、塌方区域以及采空区等,是山体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7(2)自然与生态环境复杂。山地城镇通常具有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等特点,生态构成复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如果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便会造成很大范围的影响,并且难以恢复。(3)限制

5、因素多。山地城镇,多依山傍水,河道沟渠多,可用建设面积少;对外交通多数条件差,数量少;特殊用地多、敏感区域复杂等。(4)线路选择情况复杂。山地城镇地形及地质情况复杂,因而对道路选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好的路线选择有利于保障交通行车安全,较好的疏导交通、较低道路施工难度、减少两侧用地场地平整、降低工程造价、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山地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1)与自然地形、地貌相协调7道路系统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切忌随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大挖大填。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采用灵活多样的道路形式,突出城市特色,让城市道路成为城

6、市的一道风景线。如地面横坡较大的地段可采取分离式断面,避免高切坡和高挡墙;立体交叉的布置也要利用自然地形,尽量做到次要道路下穿,主要道路上行,避免设高架桥影响城市景观。傍山道路和沿河路要依山就势,避免一味追求道路线型平、直而忽视自然地形因素的做法,穿越较大冲沟或山体时尽量采用桥梁或隧道方案。(2)建立符合山区城市特点的规划指标体系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是在平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中的规划指标不太适用于山地城镇。山地城镇用地条件较差,道路红线宽度、计算车速、交叉口间距等指标宜取规范下限,以节约用地、降

7、低工程造价。由于自由式路网效率低于方格式路网,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等指标宜取规范上限,即“高密度,窄红线”。(3)路网布局应合理山地城镇道路网布局时应7有全局观念,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城市主干路应承担城市各组团间的主要交通流量,次干路承担各组团内部的交通,而支路主要起划分地块及汇集交通流的作用。山地城镇的交通出行主要是为长距离出行(组团间)及短距离出行(400m内),长距离出行由主干路承担,短距离出行主要由支路承担,山地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应根据主要交通流向确定主干路走向,之后确定次干路走向,形成干道网,最后确定

8、支路走向。在干路规划的同时应重视城市支路,避免出现主干路过宽、各组团间仅一条连接通道,支路过少,横向联系不畅的情况。各级道路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应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逐级递增呈正金宇塔结构。在做规划方案时,主干路的走向及纵坡要考虑与次干路及支路的衔接,主干路及次干路应力求通畅,支路要做到“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