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

ID:59596007

大小:1.20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1-14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_第1页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_第2页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_第3页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_第4页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复习进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松花江流域的民族兴衰水系组成根据历史原因和地理学关于江河的理论,松花江被认定为黑龙江的一条支流。松花江江源的三种不同说法:说法一,松花江的正源是直接流出于长白山天池的二道白河。说法二,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南麓嫩江上游之南瓮河,为其正源。说法三,松花江有南北二源,其南源同第一种说法,北源同第二种说法,南北二源回合后为松花江干流,注入黑龙江。目前,采用第三种说法者比较普遍。流域图雾凇冬季的松花江,气候严寒,有时会降至摄氏零下三十度,结冰期长达五个月。但是在松花江吉林市段却不结冰,因为通过吉林市丰满水电站的江水水温略高所致。这一段夹带暖流的江面,不断冒起团团蒸汽

2、,凝结在岸边的柳丝、松叶上,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莹似玉的冰花,十里长堤顿时成了玲珑剔透、玉树银枝的世界。这就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雾凇”。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1951年8月,在榆树县大于乡周家村周家油坊屯松花江右岸的二级阶地上,采集到人类头骨化石碎片和胫骨化石。后来命名为“榆树人”。1977年10月,又在这一带发现有石器、盘状石核、尖状器等,以及各种动物化石37种400余件。经碳同位素测定,为距今4~7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20世纪以来,从松花江流域已经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人类骨骼化石来看,松花江流域古人类活动的记录,要早于河套人、山顶洞人。它

3、说明松花江流域的先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分支,很早就在这里生活繁衍了。松花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古代先民们被称为东北夷,也称东夷.东北夷由三大民族群体构成:一是生活在长白山北、松花江南源、牡丹江流域和松花江下游及更北更东达海的肃慎人;二是生活在嫩江右岸及山地草原的东胡人;三是生活在松嫩两江会合处南北的夫余人。肃慎族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上游、下游及牡丹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中下游及东可达海的地区。四千多年前,肃慎族人便和中原发生了联系: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约前2231),息慎(肃慎)氏来朝,贡弓矢。居住在嫩江右岸的东胡“唐虞山上

4、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匈奴列传》在唐虞时代,山戎是游牧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到成周--春秋时期,山戎已向农耕转化,这种转换是不包括东胡在内的。山戎被灭后,东胡南下。“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山海经·海内西经》“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对于东胡人居住的地域,历来史家存有争议。但从石板墓葬出土,从大兴安岭到松花江及到宁城、赤峰一带均有分布来看,说明了东湖任的地域相当广阔。被匈奴所灭后,东湖任退回嫩江右岸的大兴安岭中南地区。松嫩两江地域的氵岁貘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

5、秽人前儿,前儿若弥猴,立行,声似小儿。----《逸周书》氵岁与貘,他们是上周时代居住在东北中部,北流松花江及嫩江中下游与二江汇合处一带的氵岁族和貘族的总称。他们是由两个相近族群混合而成的,有着相同语言、相同风俗的民族共同体。氵岁也称秽,后来演变成夫余,主要居于松嫩两江汇合地及其周围的地区;貘,也称貉,主要居于松花江上游及南源各支流地区。氵岁或秽,原为渔猎部落;貘或貉,原为游猎或游牧部落。二部落或民族融合混同后,多称氵岁貘,成为从游牧、渔猎向农业迈进的民族。氵岁貘人生活的地域很广阔,到西汉末年之际,其中心地是松嫩平原南部,其他住在北流松花江流域各支流地带,以

6、及相邻的丘陵、台地及山林中。被松花江儿女挹娄的崛起东汉时代以后,肃慎的后续者----挹娄,重新走上历史的前台,但其实两者曾经共存过。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无牛羊,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绩毛以为布。有树名雒常,若中国有圣帝代立,则其木生皮可衣。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坐则箕踞,以足挟肉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炭,灌取汁二食之。北朝的北魏时代,人们在《魏书·勿吉传》中,肃慎的后继者挹娄改称勿吉时,其传文中仍“无牛羊”的记载。肃慎----挹娄-----勿吉人,养猪是他们的传统,而在松嫩两江的西部、西南部,由东胡到鲜卑,养牛羊是他们

7、的特征。东胡·乌桓·鲜卑东胡人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其部众散为三支:第一支被虏入匈奴,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牲畜和家产。东胡的另一部分人,即为乌桓。历史上也称乌丸,只是译音不同而已。还有一部分,在杯击败后,向北逃,逃至大兴安岭的鲜卑山,后来便以鲜卑为号,史称鲜卑人。乌桓与东汉和平相处了近百年后来,乌桓人和鲜卑人以及匈奴联合起来寇边,知道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一直难得安宁。直到乌桓、鲜卑人归附曹操,乌桓大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居华北北部和大凌河流域,另一部分仍居松嫩两江西南部的干旱草原。后来留守生活于嫩江右岸各地的鲜卑人、乌桓人分化杂居于新南下的室韦诸部之间。鲜卑人是

8、东胡后裔中继乌桓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集团,而且也是居住在松花江北源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