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

ID:595935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_第1页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_第2页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_第3页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_第4页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问题。阐明了心理障碍含义;阐述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消除心理障碍的措施。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04-01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复杂过程。体育教学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即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并反复练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身体活动方式发展智力、体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

2、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一、心理障碍含义5心理障碍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状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还会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心理障碍有多种,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恐惧心理、紧张情绪以及由此引起的自信心

3、不足、害羞等。根据体育心理学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如身体形态、个人性格、环境、天气、气氛等,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程度消极的心理状态。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1.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品质的缺陷造成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一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方式就会过分担忧,顾虑重重,害怕自己练不好,掌握不了动作,从心理上丧失了胆量,放弃了希望,这样的心态会使自己愈加紧张,甚至手足无措,在练习动作中,手忙脚乱,动作严重不协调。2.身体素质较差。

4、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造成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对于体育动作和技术掌握较慢,学习效果不好,在体育学习时练习动作遮掩退让,生怕别人看见耻笑,每次练习都让教师、同学保护、帮助。整个学习过程忧心忡忡,逐渐形成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平时锻炼不够,而导致身体差,常常缺乏自信心。在面对器械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心理障碍。53.过分担心考试。学生在考试前过分紧张,占总人数的66%。心理症状为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脚出汗、四肢疆硬不协调等,在考试时由于知觉和表

5、象不连贯,记忆力减退,忘记技术动作要领,造成不能正常发挥和正确完成动作。如在足球选项课颠球的考试中,有的学生平日颠球练习中技术动作非常规范、熟练协调,但一到考试就紧张的动作技术发挥失常,动作僵硬不协调、失误增加。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又不能耐心正确的疏导和关爱他们,导致了这些学生陷入悔恨、遗憾、不满意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三、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1.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

6、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要勇于磨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有意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是实现终身体育行为的前提和保证。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就必须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表现在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技能提高后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自主学习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以及运动时的愉悦感和运动后的轻松、舒适感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52.注重学习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7、尊重和爱护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奠定其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基础。3.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气氛,学生对教师信任,可减少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紧张和害怕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并及时鼓励,使他们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引起

8、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俱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从心理上消除其不良心理。4.活跃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会起到克服恐惧、紧张、懒惰等心理障碍。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幽默快活的语言、鼓励和指令,学生们的口号或调节练习的速度,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兴奋、自觉、积极的状态。在动作练习中,某学生完成得较好时同学们一起鼓掌叫好;某一学生终于第一次完成动作时,同学们欢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