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篇》课件.ppt

《太阴病篇》课件.ppt

ID:59591954

大小:469.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11-14

《太阴病篇》课件.ppt_第1页
《太阴病篇》课件.ppt_第2页
《太阴病篇》课件.ppt_第3页
《太阴病篇》课件.ppt_第4页
《太阴病篇》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阴病篇》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耿建国概说太阴为三阴之首,太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本论太阴病篇所述不包括手太阴肺,因肺主皮毛,主卫,其病变已见于太阳病篇。一、太阴的生理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交厥阴经脉前,沿大腿内前侧上行,入腹,属脾络胃,构成太阴与阳明的表里关系。故有“脾主大腹”之说。脾与胃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水谷精微物质则赖脾的运化转输以供应全身,即所谓脾主运化,升清阳,为胃行其津液。脾以升为常,胃以降为顺,脾与胃的功能相协调,则升降有常,清阳得升,浊阴得

2、降,精微四布,水液运行,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二、太阴的病理(一)太阴病成因1.脾阳素虚,寒湿直中脾阳虚弱病因2.三阳病误治、失治运化失职太阴病肝病传脾寒湿内盛3.肝肾疾病,累及脾土升降紊乱肾不煖土。(二)太阴病的性质——里(脾)虚寒证。邪入太阴,其病变多表现为脾阳不足,寒湿内聚之证,故太阴病的性质主要是里虚寒证(亦有虚中挟实之证)。(三)太阴病的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困滞。(四)太阴病的病位足太阴脾脏、足太阴脾经和四肢1.太阴脾虚寒证(五)证候类型2.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3.太阴表证三、太阴病的治法——“当温

3、之”“当服四逆辈”温中祛寒,健脾燥湿。太阴病虽禁汗、吐、下之法,然而因其证亦常有兼挟,所以治法上还有兼而行之者,要在具体分析,随证施治。四、太阴病的预后太阴表证,四肢烦疼—可自愈证候不同正虚为主,易陷少阴预后不同脾虚寒证邪实为主,脾阳恢复—自愈邪实为主,阳复太过—阳明病第一节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词解:1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2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提要太阴病脾虚寒证的提要及治禁。腹满——脾虚不运,湿阻气滞脾虚湿困,若下之吐——浊阴上逆↓太阴病食

4、不下——脾虚不运(多食则满甚)胃气更伤自利益甚——脾虚气陷,寒湿下注客气上逆时腹自痛——阳虚寒凝↓胸下结硬证候特点:自利益甚,是与食不下相较而言,时腹自痛乃是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其势必绵绵而作。治禁及误治变证:此仅视作举例,“必”字亦仅为可能,当不排出其它可能发生的变证,如利下更甚而导致少阴病。本条为太阴病的审证提纲,无论外感、杂病,只要具有上述证候,即可诊断为太阴病。讨论:1.太阴腹满与阳明腹满的鉴别太阴病时减,复如故,寒湿郁滞,虽下利而腹满仍不除腹满阳明病不减,减不足言,燥屎阻结,大便利则腹满除2.误下胸下结硬

5、与寒实结胸的鉴别寒实结胸——寒邪与痰水互结胸中,有胸胁心下硬胸下结硬满而痛,无下利误下胸下结硬——脾阳虚衰,寒湿阻滞,气机不通,其证虽胸下结硬,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并以下利为主程郊倩:“阳邪也有下利腹痛,得利而痛随利减者,今下利而时腹自痛,则利为寒利,痛为寒痛也”复习思考题:1.试述太阴病提纲证的意义。2.试述太阴病的成因、主要脉症、病机。2.太阴病误下后会出现什么变证?其机理如何?第二节太阴病本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词解1.脏有寒指脾脏虚寒。2.四逆辈指四逆汤一类的方剂。提要

6、:太阴虚寒下利的病机、辨证要点和治则自利不渴—脾阳下陷,寒湿内聚—太阴病下利特点“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作为辨证的依据,有别于其它诸下利证太阳病下利—表邪内迫,大肠传导失职—发汗解表,升清止泻—葛根汤少阳病下利—胆热干肠—清热坚阴止利—黄芩汤;下利邪热迫肠,肠热下利—清热止利—葛根芩连汤辨证阳明病下利热结旁流—攻下里实—承气汤;少阴病下利—阴盛阳衰—回阳破阴—四逆汤;寒热错杂—清上温下,寒热并调—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厥阴病下利麻黄升麻汤肝热下迫—清热燥湿止利—白头翁汤病机:藏有寒——脾阳虚弱。治则:当温之。温

7、阳健脾,散寒除湿。方药:宜服四逆辈。何为四逆辈?临床意义?复习思考题:1.太阴病下利的特点是什么?其机理如何?2.试述太阴病本证的病机和治疗原则。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一、太阴兼表证(桂枝汤证)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提要:太阴病兼表证的证治。讨论:1.本条叙证简略,仅举脉浮以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2.此处仅举脉象而不言症状,乃省文之笔。虽云太阴病,而治从表解,可知太阴证必不重,或为素来脾虚之人,复感外邪所致。仲景以“可”和“宜”概之。3.为何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桂枝汤:“调和营卫,无论内伤外感;扶

8、正祛邪,无论有汗无汗;调和脾胃,无论有邪无邪。”二、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提要: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本太阳病——治当解表(汗法)↓医反下之——不当下而下曰反↓邪陷入里时痛脾气阻滞,络脉不和—温阳和络—桂枝加芍药汤因而腹满属太阴大实痛脾气阻滞,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