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ppt

地理学思想史.ppt

ID:59589052

大小:300.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11-14

地理学思想史.ppt_第1页
地理学思想史.ppt_第2页
地理学思想史.ppt_第3页
地理学思想史.ppt_第4页
地理学思想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学思想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国地理学思想史早期发展近代时期现代时期早期发展阶段S.明斯特尔B.瓦伦纽斯早期的德国地理学主要是搜集地理事实分析因果关系,谋求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化。1544年出版的由S.明斯特尔主持编辑的《宇宙志》,是早期地理大发现以后发表的第一本地理学著作,叙述了托勒密所称世界的一般情况和地球的主要分区,在一个多世纪内被看作是世界地理的权威著作。1650年,写成《普通地理学》,把地理学分成普通(或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两部分,并指出它们是一个整体的相互依赖的两个部分。近代时期在近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中德国地理学占有重要地位,对地理

2、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人文地理学的许多学术思想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从德国形成并向世界各国传播开来的。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奠基人A.von洪堡C.李特尔1820年,李特尔开办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他建立了在人地关系基础上的近代地理学。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强调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和统一性,运用经验法和比较法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并侧重人文现象。他的代表性地理学著作是《地学通论》(19卷,1817~1859)。他把自然界作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对

3、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互相依存。坚持“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结合”的论点,他的代表性著作是《宇宙》近代时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O.佩舍尔F.von李希霍芬A.彭克W.P.柯本W.彭克O.佩舍尔﹙1826—1875﹚佩舍尔确立了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分支学科的地位。他主张地理学的二元论,反对C.李特尔的人文方向,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不包括研究人类活动。他运用发生学的观点对地表特征进行分类和解释。曾致力于研究高纬度大陆西岸的峡湾海岸,认为峡湾

4、是地壳裂隙,经过冰川的挖蚀作用,在冰川消融后残留下来的地表形态。指出大部分年青的褶皱山脉都位于大陆边缘,面临深海。1874年出版《民族学》,论述了一般的人类学及民族和文化的地理分布。主要著作还有《自然地理学》等。A.彭克(1858—1945)创用“地表形态学”一词,论述了地球形态的起源和发展。他把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时期划分为3个间冰期和4个冰期的理论曾成为冰川地貌和冰期研究的重要基础。彭克还积极倡导各国协作编制百万分之一世界地图。他致力于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地貌学的研究,著有〔地表形态学》(1894)一书,探讨了地表形态的起源

5、、形成过程以及各个区域内各相似形态的地理位置与组合情况。W.彭克(1988—1923)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A.彭克之子先后求学于柏林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和海德堡大学。曾任君士坦丁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地貌学。曾考察过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德国中部黑森林山区与小亚细亚的地质、地貌。提出了与美国W.M.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不同的地貌演化学说,认为地貌演化实质上是地壳运动的性质和过程的反映,地貌学不以解释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为最终目的,应为了解地球内力作用的性质与过程提供线索和论证。创立适用于干旱区地貌演化的学说─

6、──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提出山麓阶梯等概念和大褶皱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沉积方法。著有《地貌分析》(1924)等。F.von李希霍芬(1833—1905)把新地理学引进德国大学并培养出一些杰出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定义为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并确认地理学的研究限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学研究专家。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李希霍芬早年曾研究蒂罗尔和

7、阿尔卑斯山脉地质,成功地建立了南蒂罗尔的三叠系层序。他对喀尔巴阡山、多洛米蒂山和特兰西瓦尼亚区域地质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860年,他作为地质学家,应邀随同德国经济使团去远东,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西里伯斯、爪哇、菲律宾,并从曼谷旅行到缅甸的毛淡棉。1863年-186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金矿。李希霍芬1868年9月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1872年5月,将近4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回国之后,从1877年开始,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

8、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4年考察的丰富实际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他在《中国》第1卷里,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中国的黄土,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论”。他也采集了大量各门类化石,收集了很多各时代地层资料。德国古生物学家弗莱希、施瓦格、凯塞尔等对李希霍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