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

ID:59571224

大小:278.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11-12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_第1页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_第2页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_第3页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_第4页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所得税费用核算教学文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所得税费用核算纳税影响会计法   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

2、得税费用。债务法——典型的体现是,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应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进行调整。   注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第二步: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步骤);   第三步:做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资产负债表日一般指年末。第一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第二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较账

3、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注意】按照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率计算出来的实际上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要根据账户的平衡关系倒挤发生额。第三步:做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某项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累计折旧5万元(假定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一致),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账面价值=10万元计税基础=15万元暂时性差异=5万元(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三)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进一步讨论相关概念(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会

4、计利润应税利润IAS12:一个期间内扣除所得税费用前的损益。IAS12:一个期间内根据税务部门制定的规则确定的、据以交付(或收回)所得税的利润。(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额、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包括在本期损益确定中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根据一个期间的应税利润计算的应付所得税金额(或根据一个期间的可抵扣亏损计算的可收回所得税金额)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支付(或可收回)的所得税金额。确认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框架借: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借或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贷:应

5、交税费[当期所得税]上述归纳系常见的所得税确认处理(即:假设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三)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1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12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万),账面价值120

6、万元与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20万元,此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中的“应纳税”是指“未来应纳税”。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比如本期取得的一项存货,成本100万元,期末可变现净值80万元,计提2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账面价值8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20万元,此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跌价准备现在不能抵扣,将来存货跌价实现时可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中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二

7、、计税基础的进一步解释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一)概述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或者)=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累计税前扣除的金额(不考虑特殊情况)假定企业2009年年末取得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税法上规定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2009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20(万元);2010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20-120/3=80(万元);2011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20-(120/3)×2=40(万元)。通

8、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大多数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等的。例如购买一批商品,成本为100万元,而在销售时售价为110万元,所以应纳税所得额=110-1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