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

ID:5955849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9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_第1页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_第2页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_第3页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_第4页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探究与保护思路  【摘要】2012年松口镇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在梅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背景下,如何协调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对松口镇的重大考验。本文重点对松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何保护松口历史文化名镇的方向性思路。【关键词】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保护思路[Abstract]2012Songkouwasnamedthethirdbatchof“Guangdongprovincialhistoricalandculturalcity(town)”,vigorouslydevel

2、opthetourismindustryinMeizhouCity,makingtheMeizhouculturaltourismareaunderthebackground,howtocoordinatetheprotectionoftourismdevelopmentandthehistoricalandculturalheritageisthetestofTricholomatown.ThispaperfocusesonthetownofhistoricalandculturaltownsvalueofTricholomacharacteristicsarestudie

3、d,andputforwardtheideaofhowtoprotectthehistoricalandculturaltownofTricholoma11direction.[keyword]letgooffamoushistoricalandculturaltownsdevelopmentideas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松口概况松口地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北部,东接大埔县大麻镇、三河镇、青溪镇,西临梅县白渡镇、丙村镇,南临梅县雁洋镇,北接梅县桃尧,东北部与福建永定县交界。地理位置为东经116º24’,北

4、纬24º30’。距梅州市50公里,距梅县55公里,距汕头15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松口古镇位于松口镇区中部,南临梅江,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自古有着“松口不认州”的盛名。因地处梅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利于农耕,又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基于水陆要塞和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历史等诸因,松口形成为一个英才辈出且蕴含客家特色的人文秀区。二、历史沿革11据松口志载,西汉时期,松口归属南海郡揭阳县,松口置名“东畲寨”,主户是畲族人;东汉、三国、西晋时,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至今松口溪南仍存“义安围”遗址;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因有梅溪而

5、称梅口镇;清雍正年问(公元1723年),改称梅口堡。清嘉庆年间,始称松口堡。民国20年(1931年),实行区、乡、保、甲制,松口堡改称松口区。民国29年(1940年),梅县实行新县制,全县设1区3镇,松口镇为其中一镇,直至1949年8月。建国后,于1950年成立松口镇人民政府,隶属松口区。1953年改为区级镇。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松东、溪南、松北3个乡和松口镇合并为松口人民公社。1966年松口镇由松口公社分出,为县直辖镇。。1983年,全县实行乡(镇)、村建制,松口公社复称松口镇。2004年11月,松东、松南2镇并入松口镇,松口镇成为梅县第一大镇。至2012年,松

6、口镇共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7万人,面积32.68平方公里。三、文化解析松口古镇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公元945年置梅口镇至今,古镇的文化从形成、发展、传承到今天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尽管我们看到的许多历史建筑已经不复往昔的风采,但是,文化的延续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是支撑松口走到今天依然倍具活力的根本原因。社会会变、环境会变,精神不会变。概括起来,松口文化的根源来自:(1)客家迁徙文化11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部民族迁徙历史,松口古镇的形成与发展和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造就了松口古镇。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士

7、,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历五次迁移运动,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内外播散期。客家人迁徙运动背景,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北方汉民南移运动。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末年,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第二次大迁徙——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爆发了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