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42493
大小:1022.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11-09
《带--下--病1讲课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带--下--病1带下病[概述]1、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2、带下的含义:分广义带下和狭义带下广义带下:泛指妇科经、带、胎、产诸疾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故称为“带下”。如《史记·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这里的“带下医”即指女科医生。《金匮要略》:“妇人之病、因气、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此皆带下,各有病因。”狭义带下:又有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
2、下之别。生理性带下: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味的液体流出。见于:经间期、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带下量稍有增多,使阴道保持湿润。正如张山雷著《女科读》又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带下量过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则属带下病。《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青、赤、黄、白、黑五色带下。在临床上常见的有白带、黄带、赤带、赤白带几种。预后带下病的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情迁延日久不仅消耗体质,影响健康,而且影响生育。因此,并非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疾病。尤其
3、对赤带、赤白带、杂色带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因病机]湿为带下病的主要病因。《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证”因带下病的主证为带下量多、带为阴湿之物,故认为带下病多属湿邪为患。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指外感湿邪,内侵胞宫,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而发带下病。内湿的产生则责之于脾肾脾主运化,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则发为带下病,肾为水脏、肾主津液、开窍于前后二阴。主藏精,又与任脉相系。若肾阳不足、蒸腾失司、或命火虚衰,火不生土、寒湿内盛伤及任带则发为带下病。因此,脏腑当中脾和肾的功能失常是带
4、下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任脉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由任脉总司,为阴脉之海。带脉起于季肋之端(期门穴),环腰一周如带束腰,约束诸经(全身上走下行的经脉)络胞而过,与冲、任、督三脉联系更为密切。若任脉损伤,带脉失约,不能约束诸经,水湿下注则可发为带下病。脾阳虚肾阳虚临床常见分型有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一、脾阳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忧思气结任脉不固湿邪下注伤及任带→带下病带脉失约二、肾阳虚:先天不足或年老肾衰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或久病伤肾水湿内停、下注
5、冲任、损及带脉→带下病三、阴虚挟湿房劳多产肾阴亏耗,阴虚失旺,下结感受湿热之邪或久病失养伤及任带→带下病四、湿热下注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下注,或肝郁克脾,脾湿肝热损及任带带下病五、湿毒蕴结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房事不禁湿毒之邪,手术损伤乘虚而入,伤及任带带下病综上所述:带下病的病因以湿为主,脾肾之虚是带下病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主要是任脉损伤,带脉失约,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根据湿的来源不同,外入者多为实证,内生者多为虚证,并随体质不同转化,而以热化多见,故常出现虚实兼夹之象。[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本病临床特征,带
6、下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不难作出诊断。但应与下列病证相鉴别。白浊白淫具体如下:一、白浊:是从尿道流出的秽浊如脓之物,色白者为白浊,色赤者为赤浊,初起小便涩痛、浊液下流、淋沥不断。带下病是从阴道流出的粘腻之物,与白浊从尿道随小便而下,尿时疼痛有明显的区别。二、白淫:指欲念过度时,骤然从阴道流出的白液,仅偶然发作,与男子遗精相似。《万氏妇科》:“妇人常有白浊、白淫、白带之疾,症虽不同,治亦有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亢虚损症也……;白浊者,浊随小便而来,浑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常在小便之
7、后而来,亦不多,此由精摄滑而出。”[辨证论治]一、脾阳虚型主要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气。身体倦怠,四肢不温,两足跗肿,小腹坠胀,纳少便溏,小便清白,面色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选择:完带汤《付青主女科》完带参草芍二术,车药柴陈芥穗煮。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山药、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车前子↓—入肾,利水除湿白芍、陈皮↓柴胡↑—舒肝解郁,理气升阳.。黑芥穗↑——入血升清,祛风胜湿全方有补有泄,有升有降,所谓:“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此乃肝、脾
8、、肾三经同治之法,使补而不滞,攻而不伤,是治疗脾虚带下的良方,故有健脾升阳除湿之效。腰酸痛者——加杜仲、菟丝子、补肾气,腹痛——加炮姜、香附,温中理气止痛。小腹痛——加茴香、艾叶,散寒止痛。腹胀泻泄者——加炒扁豆,炒苡米,祛湿止泻气陷滑脱,白带如崩者—加芡实,乌贼骨以固摄止带。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二、肾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