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气瓶冲装知识zt

co2气瓶冲装知识zt

ID:5953750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co2气瓶冲装知识zt_第1页
co2气瓶冲装知识zt_第2页
co2气瓶冲装知识zt_第3页
资源描述:

《co2气瓶冲装知识z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CO2气瓶冲装知识ZT一直以来,对co2气瓶冲装存在疑问,有说不能灌入液态co2,有说冲装系数是0.6kg/L,有说co2临界温度是31度的,小弟一直对此不解,如果灌入都是气态co2,那在31度以下时,一升的空间内能存在0.6kg的气态co2吗?问:二氧化碳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为15Mpa,充装结束时的压力也不过是7~8Mpa,远低于公称工作压力,为什么强调“严禁超装”,必须按0.6kg/L标准充装?答:在瓶装气体中属于高压液化气体,其临界温度为31℃,当温度低于31℃时加压即可液化,当温度等于或高于31℃,瓶内液态二氧化碳就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按0.6kg/L标准充装二氧

2、化碳时,在温度接近31℃时,瓶内呈现的压力是气—液共存状态下,液体界面上的饱和蒸汽压力为7.39Mpa。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1℃时,则发生液体向气体的相变,瓶内压力不再是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的延伸,而是液态二氧化碳大量汽化而骤然上升的压力。此时表征瓶内的压力状况,实质上和永久气体一样。当温度继续升到54℃时,瓶内压力约增至15Mpa,与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相当。由于瓶内二氧化碳具有这些特点,为保证气瓶在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应严格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气瓶是一个独立的无绝热层的薄壁密闭容器,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充装量有关。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对

3、于永久气体气瓶是指20℃时所充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充装量是以压力计量;对于盛装二氧化碳等高压液化气体的气瓶是指温度为60℃时瓶内气体压力的限定值,充装量是以重量计量。若不按0.6kg/L标准充装,而采取超量充装,瓶内的气相空间相应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应膨胀,气相空间继续减小,最终造成瓶内“满液”和气相空间消失。瓶内出现满液现象,其压力不再是饱和蒸汽压,而是液态二氧化碳体积膨胀的胀力。此胀力远大于饱和蒸汽压。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在-5~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瓶内压力相应升高0.314~0.834Mpa,所以超装很容易使气瓶超压爆

4、炸。P.S:根据我的理解,正常充co2(室温低于31度),只能在每升气瓶中充入低于0.6公斤液态co2。这样以保证在室温逐步升高,乃至高于31度时,瓶内有足够的空间让液态co2体积膨胀,乃至气化。而不是禁止灌入液态co2。下面这个图称为二氧化碳实验等温线图。其中横坐标是密度的倒数,纵坐标是压强。线条表示不同温度下,压强和密度的关系。不同的颜色表示co2的状态,包括液态、气态、蒸汽状态和液汽共存状态。C点为临界状态,表示超过31℃时不管压强多大co2都不可能被液化。图片附件:co2实验等温线.JPG(2006-12-809:16,35.98K)左边有几条接近垂直状态的线,

5、这个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表示随着密度的增加,压强迅速增大。实际使用中如果进入超临界状态意味着爆炸!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就是避免进入超临界状态。与温度的关系31℃是co2的临界温度,超过31℃时原先为液态的co2会全部气化。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超过31℃是不是很危险。翠湖水草网的文章《CO2的钢压与钢瓶的安全性》也提到“...不得超过31℃,以免液化CO2液体将随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对钢瓶产生更大的压力,而有爆炸危险之虞。”我认为这个提法不是很准确,co2的压强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但与它是气态还是液态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必担心

6、温度超过31℃压强会大幅提高。也就是说温度从30℃升到31℃以下,或者从31℃以下升到32℃,压强变化没有太大的差别。实际我国夏天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会超过这个温度,也不见因此产生什么麻烦。当然,实际发生爆炸时,直接诱因都是温度的升高。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密度下,温度越高越容易进入超临界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密度过高,接近超临界状态。与公称压力的关系实际上,充装量和公称压力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可理解。假设我有一个质量很好的钢瓶,公称压力达到100MPA,那么我是否可以充到50MPA呢?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有这样一个钢瓶,也只能按照0.6kg/L的标准充气,压力也是

7、只能在7-8mpa左右。这是因为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压强会增加几百倍,再好的钢瓶也没有用。而且充的多也不划算,压强从7mpa到50mpa,可能只是多充了一点点而已。从图中可以看到,co2的安全主要考虑就是避免进入超临界状态,而影响进入超临界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密度,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大。据此估算,一般夏天的时候充0.5kg/L,冬天的时候充0.6kg/L可确保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