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

ID:5953427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_第1页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_第2页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_第3页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_第4页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善低速难采区块开发效果探究  摘要:A块为某油田低速难采区块之一,主要采取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因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等原因导致常规注汽压力高、干度低、效果差,蒸汽吞吐开采“注不进、采不出”,多数油井关井或改捞油生产,区块一直处于低速难采状态。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以及以及压裂改造、粘土防膨、酸化解堵降压注汽、注汽参数优化等相关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实现了难采储量有效动用。关键词:开发效果;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8A块地理上位于某省台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某油田莲花油层

2、鼻状构造北端。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5km2,石油地质储量767×104t。于1987年投入开发,主要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Ⅴ、Ⅵ砂岩组。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油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3%,平均渗透率1138×10-3μm2。碳酸岩含量极少。粒度中值为0.44mm,但分选较差,平均分选系数为1.94。为近物源浊流砂体沉积的特征。Ⅴ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Ⅵ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A块为纯油藏,油层埋深1600~1850m,油层分布主要受砂体分布控制,向西部尖灭,东部被断层遮挡,北部认识较浅,为一岩性~构造油藏。油层的展布

3、沿长轴呈北东向,区块主体部位较厚,向东西两侧变薄。1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1.1开发历程按开发方式划分,A块可分为两个开发阶段:即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目前为吞吐开采阶段。1.1.1常规采油阶段(1987年6月~1988年7月)A块于1987年按210m井网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常规采油,采用泵下掺油生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量12.7t,至1988年7月共投产17口井,开井7口,常规阶段产油量3.8406×104t,采油速度0.51%,采出程度0.5%,阶段末油层压力14.2MPA。1.1.2蒸汽吞吐采油阶段(1988年8月~1998年9月)(1)19

4、88年8月~1998年9月。1988年8月,A块按《辽河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方案》开始蒸汽吞吐开发。至1998年9月蒸汽吞吐有效期结束,共吞吐23口井、74井次,平均单井吞吐轮次4.9轮,累计注汽22.0693×104t,阶段产油13.9057×104t,阶段产水3.7228×104m3,阶段采出程度1.81%,吞吐油汽比0.63,阶段回采水率16.9%。8(2)1998年10月~2005年12月。由于吞吐效果较差,1998年10月后该块不再进行蒸汽吞吐开采,2003年12月全块转为捞油生产。(3)2006年1月~目前。通过老井恢复和新井投产,采取压裂

5、改造和高压注汽提高区块储量动用阶段。1.2开发现状截止2012年12月,A块共有油井35口,开井26口,日产液252t,日产油64t,综合含水74.5%,年产油2.0462×104t,年注汽6.5509×104t,年油汽比0.31。累积产油34.6576×104t,累积产水22.8102×104m3,累积注汽25.9523×104t,累计油汽比1.34,累计采注比0.79,采油速度仅为0.27%,采出程度4.43%。1.3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块1987年投入全面开发的开发历程来看,除初期上产阶段依靠投产新井区块日产油达到100t以后,区块产量一

6、路下滑,到1989年就已掉到90t以下,经过10年的开发至1998年底,区块日产油只有10t左右,采油速度仅在0.1%左右。到目前经过近二十几年的开发,采出程度仅为4.5%。1.3.1平面、纵向上油井产能差异大,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8从区块投产的23口老井的情况看,产能高的井主要集中在以A24、A022和高A023井所围成的区域内,其它部位投产的井效果较差。整体的分布情况就是中西部油井产能高,其它部位产能低或不出。在高产区的石油地质储量约200×104t,采出程度近10%。从已投产的23口老井生产的层位看,有14口井单采Ⅴ砂体,累计产油量大于1×10

7、4t的井有6口,最高的达3.2×104t;累计产油量大于3000t的有3口。莲花油层Ⅴ、Ⅵ砂体合采的井有5口,有2口产量在1×104t以上,最早投产的A24井,累计产油达5.4×104t。而单采Ⅵ砂体的井只有一口累计产油达到5200t,其它均在1000t以下。这些井投产后的产量情况表明,Ⅴ砂体油井常规投产,产能高,储量动用程度较好;Ⅵ砂体油井常规投产效果极差,储量动用程度差。2006年完钻的高3-6-0205井RFT测试资料表明,Ⅴ砂体油层压力系数为0.6,Ⅵ砂体油层的压力系数为0.8,也说明Ⅴ砂体储量动用程度好于Ⅵ砂体。1.3.2蒸汽吞吐注汽压力

8、高、干度低8区块注汽压力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注汽压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部分油井因注不进、采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