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24940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07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俊玲市育英小学2019年1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市育英小学俊玲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内容,练一练、练习八1、4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一、自学展示1、出示例3主题图。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
2、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出示:男女套圈成绩统计图,你认为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提前使用学习单预习以后所填的自己的比较方法)3、学生讨论后,集体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方法,明确:①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②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总体水平。③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
3、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4、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看哪个小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得到结论,并填到学习单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二、合作探究1、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学生活动后,指名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学生
4、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1)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谈话: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7表示什么?指出7是6、9、7、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2)先求和后平均的方法——先求男生套圈的总成绩,再算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提问:求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数,要先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5、书:先求和再平均分。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得出结论,填到学习单上。)2、求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看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套圈成绩,你能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追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
6、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均数的感知,同时渗透了估计平均数的方法)谈话:怎样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呢?先自己试一试,小组交流自己在方法。(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指名汇报两种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过程,并组织讲评。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6是10、4、7、4、5这5个数的平均数)3、小结: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再问: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一
7、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可以用“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小结: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生在学习单上将所得结论完善、修改。)三、当堂检测研究学习单上的检测题。(学生交流纠正)四、课堂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时,如果操作简单,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如果不方便操作,我们更多地使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生在学习单上进行自我评价。)五、布置作业练习八
8、6—10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结合这节《平均数》,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猜想、验证、实践的过程,锻炼数学思考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体会:一、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