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课后演练55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窦穴(dòu)遐迩(xiá)老胥(xū)罹此果报(lí)B.户牖(yǒu)寤寐(wù)矜疑(jīn)繁华靡丽(mí)C.刑械(jiè)狱讼(sòng)大辟(bì)偶拈一则(niān)D.桎梏(gù)绞缢(yì)冥谪(dí)不羁晷刻(ɡuǐ)解析:B项,“靡”应读“mǐ”;C项,“械”应读“xiè”;D项,“谪”应读“zhé”。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饮食之气相薄 薄
2、:迫。惟大辟无可要要:要挟。B.俾困苦不可忍俾:使,让。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易:改动,变动。C.行刑人先俟于门外俟:等候。然犹质其首质:购买。D.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引决:自裁,自杀。不次岁月次:排列。解析:C项,质:抵押。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B项,代词,这样。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介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D项,副词,于是/连词,因为。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3、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2)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答案:(1)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2)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生火做饭,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是竟自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
4、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
5、书。……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
6、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契券,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捆绑。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解析:C项,羁:停留。答案:C6.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B.(胥某)增减要语,奉
7、行者莫辨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解析:D项,省略成分应该是“主谳者”。答案:D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④句写胥吏在“上闻及移关诸部”的文件上不敢动任何手脚,⑤句写“功令”(政府的法令)上的正常规定。这两句,不符合题干要求。其他三句,
8、或单独刻画,或勾勒群像,或写其言,或写其行,均为胥吏贪赃枉法的具体内容。答案:A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