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1247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4
《高考语文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庆阳一中马康[摘要]虽然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大多是取自课外,但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和根本,是无庸置疑的。语文高考复习应回归课本,语文教师应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切实提高语文高考复习有效性。[关键词]课本 语文高考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好像一直处于被质疑、被批判甚至被否定的位置,“高耗低效”的评价也使广大语文教师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如何走出困境,迎来语文教育的春天?我认为,课本应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转折点。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有人认为语文的
2、考试,考到书本的可能性为零,复习可有可无,只要考试临场发挥就行,根本不需要课本;更有不少人急功近利,平时不看课本,复习不用课本,宁愿置身于题海之中。把大量时间花在做各种练习题上。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学习效率、复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语文课本和高考其实有密切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真正学好这些“例子”,才能实现升华到举一反三的转折。否则,语文能力培养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因而,高考语文复习要做到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真正授人
3、以渔,就应该重视语文课本的复习,善用课本,用好课本。一、熟悉课文,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语文试题出自课本之外,但“根”在课本内-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比如我们从必修一到五种可以找到众多考试常考词汇:睚眦必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疑神疑鬼、妄加揣测、伎俩、指桑骂槐、惴惴不安、不期而遇、意料之外,平易近人、消尽散绝、夸夸其谈、自惭浅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独抒新见、入木三分、梦魇、犀利、如坐春风……高考中字音字型的考查虽然在近三年的全国卷考题中没有出现,但
4、以前每年所考查的对象基本都取材于课本的注释。课本上还有《文言词语和句式》等各种附录、知识介绍、总结性文章值得关注的。识记文学常识和默写名句名篇,这几年基本集中在课本必背篇目内,抓好课文背诵尤为必要。为了保证高考更公正、更合理,并坚持考查能力为主,因此高考试题多取材于课外是必然的。虽然高考基本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出题,但命题却更灵活地以课外材料检查课内的学习质量。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演说辞,这篇文章抛开内容和文体不说,就语言运用和基础来说,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训练课文,而且文章的行文非常严密,在谴词造句
5、上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关联词语的运用,一是实词的层递。文章几乎包含了高考所要靠查全部的虚词,很多学生害怕虚词,如果学好了这一课,问题就解决了。可见,高考知识点的考查的知识或在课文中学过,或间接涉及过,但都有课文依据,教材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中学语文知识系统,提供给我们词语解释和用法、文学和文化常识、写作格式、素材等知识系列,因此夯实课本复习很关键。二、利用课本,提升阅读能力1、现代文阅读对学生而言是难啃的“硬骨头”,如果认真研究课本,会有意外发现总体上说,现行语文课本的编写体例与高考《高试说明》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比如,必
6、修一、二两本,从整体感知文章人手,几个单元分别要求揣摩词语、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和深层意思,摸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本精义、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和提取交中的句子和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等。这同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完全一致。学生在现代文训练中觉得小说易读但难答题,教师可以必修的五本教材中选编的中国古典小说与现当代中外小说为例,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答题的技巧。比如,分析情节,可让学生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找伏笔、照应,使学生懂得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
7、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分析环境,可研究《祝福》中的年终祝福景象描写在暗示当时社会背景,表现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边城》中的黄昏和月夜的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方面的作用。2、高考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是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重中之重,而且这一知识点与课文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抓好课本,事半功倍。《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些文言中,有很多古文化常识,包括史书体例、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学生应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上述有关的知识,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的参考。新教材中文
8、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的掌握情况,如必修一《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学生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不仅能掌握常见文言词的用法,还能理解规律,进而形成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