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操作规程.doc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

ID:5951188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4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_第1页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_第2页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_第3页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_第4页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压氧操作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充县人民医院高压氧舱安全操作规程一、开舱前准备(一)每次开舱前反复检查各个部件及电器控制系统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氧舱必须在保证无故障的情况下,才能开舱使用。(二)检查压缩空气气源是否满足两次治疗必需的供气量,并打开供气阀。(三)检查氧气气源,表压不少于0.4~0.6Mpa。(四)检查操纵台上的各加减压和供排氧阀门是否关闭。(五)打开操纵台上的总电源开关,接通所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电源(监视器、测氧仪、对讲机、音响)。(六)检查病人吸氧面罩和三通阀连接是否正确,并交待正确吸氧方法。(七)检查并关闭递物筒内外盖

2、,关闭内外盖上的放气阀。(八)检查进入氧舱人员着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物品及治疗无关的任何物品。(九)宣教进舱须知。(见附录1)(十)凡多人舱要求必须2人同时操舱。(十一)工作期间严禁做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二、氧舱工作运行(一)加压阶段1.应严格掌握加压速度,并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加压初始阶段缓慢加压,在表压为0.1~0.15Mpa,加压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2.加压过程中,应经常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及中耳调压情况,如舱内人员反映不适应,立即停止加压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二)稳压阶段1.舱内压力

3、加至治疗压力后,打开操纵台上的供氧阀,通知患者戴好面罩开始吸氧。供氧压力应保持在0.4~0.6Mpa范围内,同时打开操纵台上的排气阀。2.检测舱内氧浓度,严格控制在23%以内。如氧浓度增高过快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同时应通风换气。3.吸氧结束时,应及时关闭氧气气源。(三)减压阶段1.通知舱内人员准备减压,按规定减压方案操作,表压超过0.12Mpa,总减压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2.患者出舱后,关闭操纵台电源及各种阀门,对舱内进行常规的检查、清理和消毒。3.每日下班前通知中心供氧站关闭输氧通道。4.将操作记录

4、填写完整。5.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见附录2附录1高压氧舱加压治疗进舱须知1.患者和陪舱人员,须经高压氧科医生检诊同意后凭卡治疗。患者应遵守治疗时间,准时到达,过时不候。2.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手机、电子钥匙、电动玩具及其它易燃易爆、电子类物品进入舱内。3.请勿将手表、钢笔及其他与治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舱内,以防损毁。4.治疗期间不宜吃产气类食物,如豆制品、葱、蒜等。5.进舱前要排空大、小便。6.入舱人员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有感冒、发热及其他任何不适,入舱前均应报告医务人员。7.进舱治疗必须服

5、从医务人员指挥。在治疗进程中出现不适应随时报告医务人员,等候处置。8.加压过程中,应每隔几秒做中耳调压动作,如捏鼻鼓气、吞咽、活动下颌、咀嚼等。减压过程中严禁屏气。如出现耳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9.吸氧时,面罩要扣紧口鼻处,与面颊部贴紧,不要漏气。请勿过度呼吸,如果出现口唇、肢体麻木或抽搐,立即停止吸氧,及时报告医务人员。10.加压过程舱内温度会升高,减压过程舱内温度会降低,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注意适当增减衣服。11.切勿随意乱动舱内设备,以免发生意外。12.保持舱内安静整洁。13.自首次治疗之日

6、起,每5次治疗须在2周内完成,过期作废,请予以配合。附录2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急症适应症1.1CO中毒及其他有害气体中毒1.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1.3减压病1.4气栓症1.5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1.6休克的辅助治疗1.7脑水肿1.8肺水肿(除心源性肺水肿)1.9挤压综合征1.10断肢(指趾)及皮肤移植术后血运障碍1.11药物及化学物中毒1.12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2.适应症2.1CO中毒及其它中毒性脑病2.2突发性耳聋2.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症、TIA、脑血栓形成、脑

7、梗死)2.4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干损伤)2.5脑出血恢复期2.6骨折及骨折后骨愈合不良2.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8植物状态2.9高原适应不全症2.10周围神经损伤2.11颅内良性肿瘤术后2.12牙周病2.13病毒性脑炎2.14面神经炎2.15骨髓炎2.16无菌性骨坏死2.17脑瘫2.18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19病毒性脑炎2.20糖尿病和糖尿病足2.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2.2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动过速)2.23心肌炎2.24周围血管疾

8、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25眩晕征2.26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2.27脊髓损伤2.28消化性溃疡2.29溃疡性结肠炎2.30传染性肝炎(使用传染病专用舱)2.31烧伤2.32冻伤2.33整形术后2.34植皮术后2.35运动性损伤2.36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膀胱炎)2.37恶性肿瘤(与放疗或化疗并用)2.38视神经损伤2.39疲劳综合征2.40血管神经性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