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10772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朗读。【教学重点】 1、诗人情感的把握。 2、学会朗读。【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比较法,自我感悟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也是徐志摩这首诗的亮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朗诵《再别康桥》 1、先叫一名学生
3、朗读,点出生字生词: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 笙箫(xiāo) 载: zǎi 一年半载 zài 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 4、全班齐读。 三、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
4、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教师分章节赏析诗歌 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歌,赏析,老师点拨并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节: 三个“轻轻地”:难舍难分,奠定全文基调,轻柔缠绵。 第二节: 新娘:对康桥的无限喜爱与眷恋。 艳影:
5、不仅荡漾在水中,也荡漾在诗人心中。 第三节: 招摇:康桥对诗人的欢迎。 板书: 康桥 互相依恋 甘心:诗人对康桥的依恋诗人。 第四节: 潭:拜伦潭。在康桥的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游玩。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富有诗意。 第五节: 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离别了,情不自禁泛舟去寻“彩虹般的梦”,游玩到很晚才归来,李清照也曾有诗句“兴尽晚回舟”,可见诗人非常快乐。归途中看见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放歌,可见诗人快乐到极点。 第六节: 想到要和康桥离别
6、,诗人情绪低落下来,只能悄悄吹奏”别离的笙萧”,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滋味。连康桥的夏虫也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不舍,也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板书: 沉默 康桥 第七节: “悄悄地”表明诗人不愿也不舍破坏心爱的康桥的氛围和情境。 “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既不愿破坏康桥的完整,也写出了诗人的潇洒。 美丽康桥,让诗人情不自禁喜欢上它,也恰恰由于诗人心中充满爱意,康桥才在诗人眼里显得更加秀丽。以至诗人说出:“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所知道的康桥》) 但尽管诗人非常喜欢康桥,他还是“
7、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走得是既缠绵又潇洒。 板书: 再别康桥──缠绵而潇洒 五、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象) 1、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2、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
8、是诗歌的意象。我们重点鉴赏“柳”这个意象。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