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下卧层问题.doc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

ID:5949977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3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_第1页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_第2页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_第3页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_第4页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弱下卧层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v/ykT9@; pz+pcz≤faz(1)Ii

2、<:BW 式中:fa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OgfQGGc 值;pz、pcz分别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和自重应1YnDho;~ 力,对于条形和矩形基础,pz值可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u%*;gu"2 第一:筏板基础宽度和长度怎么确定。是不是按照建筑周边轮廓长宽度外加各1.0m考虑吗?k7W8$8v 还有:若按照上述取宽度,比如宽度20m,那么按照规范GB50007-2002表5.2.7z/b=0.25内那么在深度5米以内,地基压力扩散

3、角都取0度,是不是太保守了,请大家参言GB50007-2002规范中说,“宜将基础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合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我有以下理解,不知正确否,请各位斧正。A).wjd(_, w1iQ#.4K_ 1.主楼宽度和车庫的宽度比,如果小于2倍主楼基础宽度,则不考虑车庫影响,按主楼基础埋深(如10米)进行深度修正;7,O_'T& 0gnr@9,X 2.主楼宽度和车庫的宽度比,如果大于2倍主楼基础宽度,则应考虑车庫影响,将车庫的建筑荷载折合成土层厚度,如车庫基础荷载为60KN/m2上部

4、土层平均重度为18KN/m3,则埋深d=60/18=3.33米,以此深度修正;=MoPOib Lo!kv* 3.如果主楼基础埋深为10米,车庫基础埋深为7米,两者不一致,则埋深d=3.33+(10-7)=6.33米,以此深度修正。关于深度修正问题的讨论.其实,规范的这一解释是少有的清楚。举数字也仅是具体化而已,如基础宽度10m,超载宽度25m,超载40kPa,则可以折算为2m的土层。如果超载宽度15m,则不能折算,怎么办?规范没有说。其实2倍是人为定的,19m就不行了?我的意思是应该进行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数值分析,分析超载宽度不够所引起的效应究竟如何?但是怎么进行数值分析

5、还请高手指点。C!uwD 3.结构人员的所谓“400mm”厚度,实际上是筏板基础与地下室底板的区别。如果是筏板基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厚度大于400mm。?L7zb"_~ 如果荷载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底板只传递地下室地坪荷载及平衡浮力,则厚度一般小于400mm;A.(Z0,S-i 另外,请注意设计图纸上所标明的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相差25%,所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实际上是容许承载力,与荷载标准值相对应。请问设计值对应什么荷载效应?有一个项目,为17层建筑,拟采用筏板基础,平均基底压力380kPa,地基为CFG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承载力经深度修正后为4

6、06kPa,基底压力小于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可有同事指出,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分布,边缘的压力应该是平均压力的1.3倍,应为494kPa,这样一来,复合地基承载力就不足了,需要考虑其它方法。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7oK!!Qd^w 退步想想,按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分布,当建筑物荷载均匀时,边缘的压力是平均压力的1.3倍,复合地基承载力是不足,会如何?边缘土挤出、建筑物失稳?那么是四周挤出、建筑物四周失稳,而中间稳定,这是不可能的,建筑物重心产生的反力距可使建筑物稳定,再说还有个2倍。例子到处都是。>'7Icx 我们现在的设计思路与土力学中研究问题的思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7、前一个思路是以后一个思路为基础的,但前者是实用的最低的下限,安全度的下限,实际可能发生的状态应当都比设计控制的状态处在更安全的位置,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E%2]c?N5 3.目前的设计,在空间上作为均质体考虑,轴心荷载下的反力作为均匀分布考虑,在时间上,按照极限状态除以安全系数控制,即工作状态远离可能发生的极限状态一个足够安全的距离;这种设计思路的适用性是由土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石的;r",..{ 4.土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需要深究这样的设计思路与实际情况存在多大的距离,所以需要研究极限状态,以保证设计工作状态的可靠性。按照土力学的研究,在空间上土体并不均匀,即使是轴心

8、荷载,反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基础都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实际的基底压力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基础刚度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在采取了一定安全系数控制,工作状态的平均反力远小于极限承载力,但这仅是平均趋势而言,在实际的基础底面,局部出现塑性是可能的,例如你所担心的边缘会不会发生挤出,这是有可能的。工程上采取一定埋置深度的措施来平衡或减少这种可能的挤出;对黏性土,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边缘的抵抗力比较大,即使埋置深度的超载不大,土体还有一定的抵抗挤出的抗力,砂土就完全依赖于超载的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