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

ID:5949792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9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_第1页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_第2页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_第3页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_第4页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维可视化探究之目和技术支撑  编者按:“未来课堂”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和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子项目“教师实践创新的主阵地”研究内容之一。该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领衔,带领强大的研究团队,并与多家科技企业紧密合作,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在课堂的理论研究、物理空间的设计、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多种互动形式的实现、学生座位的形态组合、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及教学实践的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类教学机构和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文为专栏系列文章的第九篇。9对教学过程而言,“思维可视化”是指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

2、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期实现增强记忆及加深理解的效果。其本质也就是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本研究从主体目标来说是希望:①基于未来课堂环境,构建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学科教学模式。重点通过让教师掌握各项思维可视化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②探讨技术环境下的可视化学科教学实践,形成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备注:在相关研究中,很多机构使用了“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而我们使用的是“思维可视化”概念,这两者有何区别?我们认为“知识”这个概念比较表层化,不是本质,知识背后的规律以及加工

3、知识的过程即思考过程才是本质,所以用“思维可视化”这一概念更能体现这个过程的本质。)●研究之目的1.实现教学效能倍增教学是教育的核心之一,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可以基本得出三项评价指标:第一,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要好;第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学生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那么,能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也可称之为“高效能教学”;反之,则是“差的教学”,称之为“低效能教学”或“负效能教学”。那么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

4、学校的“教学效能”是高、是低、还是负的呢?这个现状大家都很清楚: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然而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并不理想,成绩优秀者并不多,两极分化和大面积不及格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厌学情绪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有近70%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而至于“能力”这一项,显然比前两项的情况更糟糕。由此可见,“教学效能”的整体水平是很低的。那么原因在哪里?9本研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现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挤、抢、霸占时间,大量、重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长期陷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之中,身心疲惫,晕头转向

5、。关注“成绩”没有错,我们一直认为“不出成绩的教学”一定算不上“好的教学”,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大多数教师根本没搞清楚“好成绩到底是从哪来的”。其实,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并不是来自于教师们常挂在嘴边上的“四多”(多读、多写、多背、多做题),而是思维能力。因为今天的中高考,考的并不是死知识——基于对中高考试题的深入分析,我们证实中考题中有50%是考学生思维能力的,而高考题有80%是在考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然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

6、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阻。所以,年级越高,学生“掉队”的越多,两极分化和大面积不及格现象越严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引领教师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2.让自主探究学习“落地”9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为积极响应教改计划,各地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如小组合作式学习、生命课堂、学本教育、生本教育等,但经调查发现,有不少学校,由于课堂没有教师主导又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支持

7、,课堂秩序无法保证,学生一盘散沙,好动的静不下来,好静的不愿参与,结果遭到教师、家长、学生的一致抵制,难以继续推进。究其根源,在方向不清,定位不准,又缺少方法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效能必然大打折扣。推广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是要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都尝到“甜头”(效能的提高),然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爱学习”和“会学习”的条件下实施,而其中“会学习”是自主探究式学习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应如何思考,而这正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与价值之一。3.实现“素质”与“应试”教育的统一9我国从1983年提出素质

8、教育的方针以来,很多人便误认为“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