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

ID:59494469

大小: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3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_第1页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_第2页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_第3页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_第4页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中国教师行动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改中,我与学生同行今天,天气很好,我跟往常一样,和我的学生们在进行愉快地数学交流活动。当我和孩子们在讨论、争论关于“两颗骰子不断地投掷,两点数之和出现最多的会是几(概率问题)的时候,气氛尤其激烈,争论的双方都运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证实,结果是持“奇数”的甲方艰难地胜出。说他们艰难,是因为乙方在甲方的推理证明后,仍然不那么相信,终究还是有一小部分孩子持怀疑的态度,很不情愿地接受表面上的“失败”,可对于甲方的证明暂时又没有太多的理由与证据,所以显得很无奈。下午,数学课代表明明在课间找到我说:“老师,我试过了,出现点数之和最

2、多的是偶数而不是奇数。”“哦,真的啊!你真是不错,是应该试试,你试了多少次啊?”我边洗手,边问道。“50次”,他很快地回答。“噢,50次,次数还真不少呢,我们在做任何一次测试的时候,概率的问题都存在两种情况,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在相对比较少的一定次数中,就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比如说,你刚才所测的50次,虽然看上去很多次,但对于概率问题来说还是很小的一个数,所以说就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就出现是偶数最多的情况。”“噢,这个偶然性……,是不是50次太少了呀?如果次数多了,就肯定是奇数?”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了。“……一定,可以这么说。”其

3、实我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释其中缘由。“再见……”他笑着看着我,好像藏着什么秘密没告诉我的模样,说着一溜烟不见了人影。第二天,他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回家又试了3个200次,结果第一次是奇数,第二次是偶数,第三次还是偶数,我采用了三局两胜制,结果是偶数!”随之递给我一张记录单。“哇,你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也为你感到骄傲……我认真地接过他的记录单并仔细地看了起来,他的记录单上非常有条理地记录了测试的详细的过程,还尤其明显地标出了结果。我一边看,一边在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欣赏他的成果,

4、二是在想如何与他交流,直至他比较清楚“概率”这样一个即非常常见又如此具有科学哲理的事物呢?没有结果的我显得有些惘然……“看来是偶数在捣鬼,呵呵,我们的明明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验证,还是没有得到预想的结论,看来是偶数在捣鬼,因为概率问题对次数的要求非常高,你已经做了我们同学、老师以及常人都没有耐心和毅力去做的事,这一点你已经非常优秀了,已经成功了!老师想和你一起查有关“概率”问题的资料,去再一次认识和研究它,好吗?我有点内疚地看着他。“好的,看来还是次数不够多呢?我们可以上网去找,老师。”他还是显得很有激情。“对,你很聪明

5、,我也去找找有关的书籍吧。”“谢谢老师,再见。”说完他一蹦一跳跑出了我的办公室。而我望着窗外,却陷入了久久地沉思……反思“概率”知识很重要,但很抽象,孩子难以理解。“概率”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预测。明明同学是班上数学比较优秀的孩子之一,他尚且存在这么多的疑惑,更何况班上其它的孩子呢?孩子们对“概率”这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非常模糊的,也没有真正被孩子所接受。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在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时总是存在客观上的认识、理解接受的障碍,这

6、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孩子在进行数学观察、数学整理和数学推理的过程中,现有的抽象思维难以保证他顺利地、实质性地理解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物,这就为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使孩子更好地去学习“概率”知识。实践,是孩子愉快的学习体验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的质量。明明同学在没有任何外部影响的情况下,自己去进行测试与尝试验证,这不仅说明了明明同学不那么相信

7、课堂里我们进行的通过逻辑推理所得到的结论,而且也说明他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就因为他在渴求中得不到一定的满足,有需要就会自己决定去进行实践,而且不管如何的烦琐与艰难,恰恰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还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数学,正在积极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数学家,已经在第一时间并且是积极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数学课标》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也应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能够让学生“数学”地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在

8、一定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数学来解决他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出现的问题。从明明同学确定以200次为基本临界开始:分组、两点数之和有序地排列、“正”的统计方法、以及对应数据等直到最终得到结论(结果为偶数,三局两胜等),无一不显示了孩子优秀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数学素养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