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93700
大小:10.2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9-13
《第2章地球的基本特征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质学基础主讲教师:陈修文教授研究员茂名学院地理系第2章地球的基本特征第1节地球概况第2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3节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第1节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13页)(一)、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认识(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最新数据(第14页)极半经为6356.752km赤道半经为6378.137km扁率为1/298(三)、地球的其他数据平均半经为6371km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其它参数见书15页。在太空中所见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
2、位置地球的年龄现今测得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42亿年。测得的陨石年龄为45.5亿年。推断原始地球形成的年龄为46亿年。二、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第16页)(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二)地球的压力(三)地球的重力(四)地球的磁场(五)地热(六)地球的温度(七)地球的弹塑性(一)、地球的密度(第16页)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地表岩石平均密:2.7g/cm3地心的密度:13g/cm3(二)、地球的压力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MPa(1MPa=1兆帕斯卡=106N/m
3、2)。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静岩压力在莫霍面附近约1200MPa,古登堡面附近约135,200MPa,地心处可达361,700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地表地心(三)、地球的重力(第16页)rdFPR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P=F+dF=GMmd=rωR2(G为万有引力常数,ω为角速度)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即使在赤道也只有万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等于万有引力,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为了便于比较,通常用单位质量所受的引力来表示重力(重力加速度g)g
4、=GM/R2(单位用伽Gal)1Gal=1cm/s2(三)、地球的重力(第16页)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g=987.032(1+5.3*10-3*sin2ф-5.9*10-6*sin22ф)g为重力(伽),ф为纬度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
5、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重力的变化(三)、地球的重力(第17页)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
6、方法重力异常(四)、地球的磁场(第18页)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地磁轴地理轴(四)、地球的磁场(第19页)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T(
7、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T)。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较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磁倾角: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四)、地球的磁场(第17页)地磁轴地理轴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
8、极,磁倾角由0°变成-90°。磁倾角的变化(五)、地热(第20页)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量.地热增温的规律只适合于地壳部分和岩石圈.地热来源:放射性元素地热释放形式:火山、热水、构造运动等。地热的研究规律:22页地热的分布:两条:中生代褶皱带--环太平洋和新生代褶皱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六)、地球的温度地温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