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

ID:59481444

大小:1.1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9-14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消化系统外科病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化系统外科疾病1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21、原发性肠套叠: 2、继发性肠套叠:机械因素,如美克尔憩室、 肠息肉、肠壁肿瘤和血肿病因肠套叠3(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 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发热或 饮食改变时(3)病毒感染:(4)蛔虫感染:蛔虫所产生的毒素能刺激肠管, 引起肠蠕动紊乱病因肠套叠45肠套叠6肠套叠7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发病突然,常发生于1岁以内肥胖 健康的婴儿,多见于男孩

2、临床表现呕吐腹痛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肠套叠81.阵发性腹痛:腹痛突然发生,疼痛时病孩面 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2.呕吐: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 为胃内容物。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3.便血:发病后6~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4.腹部包块: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在腹部可 摸到“腊肠样”的肿块临床表现肠套叠9凡健康婴幼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呕吐, 伴有血便和扪到腹部包块者即可确诊。早期肠套叠在未排出血便前应作直肠指检。诊断肠套叠101.非手术治疗: 病程在48小时内、一般状况较好、 无明显腹胀及

3、腹膜刺激症状者。2.手术治疗: 灌肠失败或发生肠穿孔、或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然时间不长而病情严重 疑有肠坏死者,均需手术治疗。治疗肠套叠11是幽门的环形肌肥厚增生致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幽门不全梗阻,是小婴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男比女多4~5倍。可有家族史。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12是由于幽门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全,致使幽门功能紊乱引起幽门持续痉挛,继而幽门肌层肥厚而致不全性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 因13幽门肌全层肥厚增生而以环形肌

4、更为显著。幽门比正常明显增大。病 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4主要表现:高位消化道不全性梗阻症状,进行性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部肿物。(一)呕吐生后2~3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喂奶后都吐,多在喂奶后立即呕吐或数分钟后发生,呈喷射状,常由鼻孔及口腔喷出,吐出物为奶、奶块和胃液,不含胆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表现15(二)胃蠕动波上腹饱满,95%可见胃蠕动波。(三)右上腹肿块上腹触到橄榄样肿块,是本病特有体征。(四)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钡餐X线检查可帮助确诊。(一)X线透视

5、:可见胃扩张、钡剂进至幽门呈鸟嘴状等改变可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 断17(二)B型超声诊断诊断标准是: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7mm,幽门管直径≥13mm,狭窄指数大于50%。对于疑有本病的婴儿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 断18(一)幽门痉挛多在生后即出现呕吐,呈间歇性,呕吐量小,不影响小儿的营养状态,用镇静解痉剂(如阿托品)效果良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鉴别诊断(二)胃扭转发病较早,呕吐多在喂奶后,以非喷射性呕吐为主,腹部无阳性体征。钡餐X线检查可确诊。19(三)胃食道反流生后头几天内即

6、有呕吐,非喷射状,吃奶后平卧即吐,抱起呈坐位时即可不吐。钡餐检查可见钡剂自胃向食管反流。(四)其 他如肠旋转不良、肠狭窄、肠闭锁等,生后即呕吐,吐出物含胆汁,腹部无肿物,钡餐检查可明确梗阻部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鉴别诊断20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采用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手术方法简便,疗效良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 疗21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由于发病的肠管(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没有神经节细胞,因而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粪便、肠气蓄积于近口端结肠,致使近端结肠继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改变。先

7、天性巨结肠22是婴儿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二位,其发病率为1/2000~1/5000,以男性多见,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其发病原因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壁内微环境改变有关。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23病因⒈神经嵴的组织发育障碍胚胎学的研究证实,从胚胎第5周起,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管原肠神经节细胞,沿迷走神经纤维由头侧向尾侧迁移。整个移行过程,到胚胎第12周时完成。因此,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在胚胎第12周前发育停顿所致,停顿愈早,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就愈长。尾端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最后被神经母细

8、胞进化的,故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由于肠壁肌层及黏膜下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或减少,使病变肠段失去蠕动,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形成一种功能性肠梗阻,天长日久,梗阻部位的上段结肠扩张,肠壁增厚,形成先天性巨结肠。至于导致发育停顿的原始病因,可能是在母亲妊娠早期,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代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