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

ID:59475098

大小:1.73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9-14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绪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绪论中医诊断教研室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证、证候、证型、病、症状、辨证的含义。2、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原理、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方法。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定义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定义中医诊断体系诊察病情—诊法判断病种—辨病中医诊断体系辨别证候—辨

2、证中医诊断学的学科重要性(1)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2)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3)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过渡性桥梁课程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望诊—神色形态舌局部分泌排泄物闻诊—语言呼吸咳嗽气味问诊—发病症状病史切诊—脉象触按身体部位(胸腹、手足等)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四诊从不同角度了解病情,获取病情资料,不能相互取代,主要包括

3、症状、体征、病史。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症(状):是病人的“愁诉”。是病体对疾病客观反应的症状和体征。※症状: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体征: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包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及治疗规则。※病名: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抽象与概括,是疾病的代名词。如消渴、感冒、胸痹等。是狭义的、具体的。(二)诊病—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三)辨证※1、

4、证: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出的病理性概括,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以“证名”表示。※2、证名: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一个诊断名称为证名。如阴虚证,阳虚证等。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正邪相争为基本形式的病理过程。证则是将各个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疾病病理变化某一阶段的综合概括。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证关系: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证候: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证候为证的外候。4、证型:临床较为常

5、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称为证型。中医学术界公认的证名。5、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诊断单元,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证候。包括辨病位与病性等病变本质,是构成证名的要素。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6、辨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分析、归纳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含着对疾病的诊断和证候的鉴别两个方面,即病名诊断和证型诊断。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三)辨证八纲辨证—纲领证,分析

6、疾病共性的方法病性辨证—基础证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脏腑辨证—具体证是临床各科的辨证基础经络辨证—主要用于针灸学六经辨证—主要用于伤寒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温病的辨证方法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病历:即病案,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病历是回顾性总结的重要资料、评估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司外揣内—“黑箱”理论通过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见微知著—“生物全息”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

7、病变。目、舌、耳、寸口脉3、以常衡变通过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可以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查:整体的病理联系与所处环境结合,综合判断病情2、诊法合参: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综合判断,全面客观,去伪存真3、病证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辨病:侧重于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侧重于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病位、病性。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病的演变规律决定证的变化,相同的证在不同病中证候主次有差别。如脾阳虚证,在泄泻病中,

8、以便溏泄泻为主症,而在水肿病中,就以肢体浮肿为主症。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阐述了望闻问切诊法,奠定诊法与辨证的理论基础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记录了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方药及就诊日期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医学论著,建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东汉·华佗《中藏经》--脏腑辨证的专书华佗西晋·王叔和《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专著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