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肥胖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国际上公认的一个科学参数为体重指数(BMI),简单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2,并根据体重指数将人的体重标准分为4种类型: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l 例如:身高1.62m,体重67Kg,体重指数为:67÷(1.62×1.62)=25.5,即为超重。新近统计数据表明,30岁左右正常人体脂肪总量,男性占15%、女性占22%,若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时即为肥胖。从性别看,男青年体重一般均比女青年重5-10%。
3、l 最近日本学者提出一个判定肥胖的新的计算方法,即腰围/身高>0.5=肥胖。专家们认为,按照这种标准判定,对于那些腹部肥胖,使用正常标准不太适合者更加适用。 l 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5%,肥胖率为5.7%;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17.5%;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为30.0%,肥胖率为12.3%;儿童肥胖率达8.1%,与1992年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了97%,全国肥胖和超重总人数为2.8亿,到2012年将达到4.2亿。 二、肥胖的病因 l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肥胖的病因
4、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代谢紊乱、神经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过量或高热量进食、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特别是与营养代谢、能量供需失调等密切相关。 肥胖的发生在人一生中三个时期最为突出:一是婴幼儿期,二是青春发育期,三是40岁以后。若婴儿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乳品喂养,营养过度丰富,机体的一切组织包括脂肪组织都增大,这就为青春期,特别是40岁以后发生肥胖打下了基础。肥胖的婴幼儿一般成为肥胖成人,至少要比正常婴儿发生肥胖的机会大得多。 l 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少数成纤维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胶原物质组成。脂肪组织所含脂肪都存在于脂肪细胞内。研究说明它的化学成分不
5、是百分之百的脂肪,而是脂肪约80%、水约18%、蛋白质约2%。 一般地说,肥胖人脂肪组织比瘦人脂肪组织含水多些,深部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含水也略多些。正常人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长67-98μm,每一脂肪细胞含脂量约0.6μg;一个正常人全身脂肪细胞数为26.8±1.8×109。 l 婴幼儿期是否肥胖是脂肪细胞多少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一年龄阶段,比其它年龄更适合脂肪细胞增生。出生14个月内,体内脂肪细胞便已固定。肥胖的成年人不能通过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而只能通过缩小脂肪细胞的体积来减轻体重。 肥胖人的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也与常人不同。如胖人空腹游离脂肪浓度
7、时,如肿瘤、炎症、创伤等,破坏任意侧核,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或是食欲亢进引起肥胖,或是食欲低下而厌食引起消瘦;以吃食物作为解除精神紧张、烦恼等,从“吃”中取得心理上安慰或补偿的人群也可导致肥胖。 (四)过量进食 正常人的进食能量同机体的能量消耗维持平衡,机体脂肪组织量维持恒定,体重不变。步入中年后(或体育爱好者)体力劳动及活动量逐渐下降,代谢减慢,但进食量未减,热量入超,如多饮啤酒、爱吃甜食、油煎炸的油腻香酥食物,高脂高热量的食物等尤易发生肥胖。俗话说“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 l 但如每天牛奶中多加1汤匙糖(约15g),可增加热量60千卡,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