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43823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4
《关于现代儒学本体论重建问题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现代儒学本体论重建问题的思考作者:胡红虹字数:2803来源: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4期字体:大史小打印当页正文内容提要在儒家现代重建的过程中,本体论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是在现代新儒家的学术探索当中,关于儒学本体的重建或重朱熹(如钱穆)、或重阳明(如张君励),多有分歧,且各有所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宋明儒学中朱熹关于“理”和王阳明关于“良知”的这两种主流本体概念的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对•现代新儒家形而上学的剖判,认为有必要将传统儒家的两种本体概念进行整合,“纳方于圆”,跨越朱、王于本体论上的分歧,在形而上的领域重建一种“天包含人”的新型本体论。如此,现代儒学的重建或许才能走
2、出一条路来,并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关键词儒学现代重建本体论一、自然律与道德律的双重本体论——朱熹的理气二元学说在程朱理学的内容中,朱熹的理气二元论是最为完善的具有本体论价值的理论体系。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至高本体,而“太极”是“总天地万物之理”所构成的,因此,“理”是相对于现象界而言的至高之形而上本体。从形态上来说,“理”表现为一•种没有物质呈现的抽象性原则,所谓“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以及“理无形体气这种构思很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经典架构,即抽象的物自身与具体的现象界的对置。不同点在于:朱熹说的这种抽象本体并不是现实事物的直接根
3、源"而是与物质的本源“气”相互结合的一种原动力和规范准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认为,“气”是“生物之具”,是构成现实事物的原材料,是形而下的,不具有本体地位。而“理,,才是世界万物的本体,是一•切“有形之器”存在的“所以然之故”,即任何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本质原因和规则。换言之,理是一种物质运动发展所必然遵循的普遍性规律和准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至高的合理性。此外,朱熹认为理还具有决定道德原则、人之善性和道德意识的作用:“义者,天理之所宜。”“
4、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道心者,兼得理在里面,惟精无杂。”而所谓的恶,则是由个体人“气质之性”的差异所导致的。“但禀气之清者,为善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由于人之善性是感于“天理”这种至高本体而产生的,因此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至高的合理性,需要加以保全。而对于由“气”的变化所造就的人欲之恶,则必须亳不留情地将其排斥:“至若论其本然之妙,则惟有天理而无人欲。是以圣人之教,必欲其尽去人欲而复全天理。”总体来看,“理”与“气”这种二重对立的逝辑关系,使得朱熹的哲学在伦理学领域实现了其价值.“理”作为宇宙本体所具有绝
5、对的权威性和至高的合理性,给善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观基础。然而,这-理论构建是存在逻辑矛盾的。“理,,在其哲学体系中,扮演的是自然律主体和德性主体的双重角色。前者决定了其权威性地位,后者则使其成为儒家道德伦理学的理论基础。问题在于,这两种属性是否能够如此圆满地共存?在朱熹看来,天理之性是至纯至善的,它是道德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也是排斥所谓“人欲”和“恶”的最基本的根据。换言之,“理”的内容至少在人性的范畴之中是表现为与“恶”相对的“善”和“德性”的。这就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理”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先于一切现象,一•切概念的产生而存在;因此不应该存在能够与其并立
6、或者对立的事物。然而,在朱熹的理论中,天理是与“恶”和“人欲”所截然对立的,必须要通过-•个完全排斥其对立面的过程,即所谓“尽去人欲”,才能够保全夭理的“本然之妙”,实现至高本体的绝对性。这样的解释,实际上已经取消了本体的绝对性,使得“理”由原来“万物之本”的存在,降格成了狭隘的道德主体和道德原则;这样的理其实已经丧失了本体地位。另一方面,从生成论的角度来看,朱熹的“理”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所以然之故”,那么然也应半是恶产生的“所以然之故",这就与其F1身的善属性自相矛盾了。虽然朱熹否定由理生恶,并将恶的来源归结为“气”以试图回避这一矛盾,然而,气也是由“理”指引领导的,而
7、具有纯粹善之属性的理,如何指导所谓的“气,,生成与自身截然对立的具有恶之属性的事物,这同样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如果认定是“理”决定了气的好坏,就等于消解了“理”与恶的对立关系;而如果认为“气”本身具有清浊善恶之分,与“理”是上述那种宝珠与清水浊水的那种对立关系。那么,理就不可能是宇宙间唯一的本体,因为它至少无法决定“气”的属性,而“气”应该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成为与“理'分庭抗礼的乂一本体。朱熹的哲学本体论体系,在这个问题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逻辑矛盾。朱熹这种理气二元论的中心逻辑,是认为“理”这种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给道德的存在提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