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42852
大小:227.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物体的旋转有( )、( )和( )三个要素。2.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物体的( )和( )。3.看图填空。(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到(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 )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 )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 )到“12”。4.分针从
2、7:20到7:55旋转了( )。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 )∠B的对应角是( ),∠BCB′是( )°。6.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1)在开车时,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8/8(2)滑轮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3)我们乘坐的电梯的运动是( )现象。(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二、选一选。(每题3分,共9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270
3、°到图形4B.图形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形4C.图形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22.旋转、平移、轴对称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的共同点是( )。A.都是沿一定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B.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对应线段互相平行3.下面三幅图中,以点A为旋转中心的图形是( )。三、先观察下图,再填空。(每题2分,共12分)8/81.图4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2.图1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3.图1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4.图2绕点O逆时针方
4、向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6.图4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四、根据变化规律,在空白处画上合适的图形。(4分)五、按要求,画一画。(每题3分,共9分)1.把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2。2.把图形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3。3.把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4。六、我会做。(1题16分,4题8分,其余每题4分,共32分)8/81.上图中,图形①先绕直角顶点( )时针旋转( )度,然后向( )平移(
5、)格;图形②先绕直角顶点( )时针旋转( )度,然后向( )平移( )格。2.分别画出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180°和270°后的图形。3.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4.下列图形分别绕O点至少旋转多少度可以与自身重合?8/8七、仔细画。(每题3分,共6分)1.画出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画出三角形ABO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八、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90°,∠C=60°,∠CBA=30°,把三角形A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一个角度后得到三角形A′BC′,∠C′BA=90°,三角形ABC是怎样变化的?(8分)8/8答案一、1.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2.大小 形状3.(1)“2” (2)90° (3)150° (4)“4”(5)“7” (6)150°4.210°5.点A′ 线段A′B′ ∠B′ 1206.(1)旋转 (2)平移 (3)平移 (4)旋转二、1.C 2.B 3.B三、1.1 2.2 3.90 4.180 5.1 6.3四、 五、六、1.顺 90 右 8 顺 90 右 82.8/83..4.(1)90° (2)60° (3)
7、180° (4)90°七、八、因为∠C′BA=90°,∠CBA=30°,所以∠C′BC=∠C′BA-∠CBA=90°-30°=60°。也就是三角形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命题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
8、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8/8三、命题原则: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