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

ID:594365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_第1页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_第2页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_第3页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_第4页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  摘要:从票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入手,以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的粮票为例,阐释其概况、产生、消失以及作用,进而引发对整个票证制度的评价,包括票证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关键词:票证制度;粮票1票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使得我们选择了统购统销政策,而计划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体制性短缺”构成了“票证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限制性物质条件;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需求,就使得国家不得不采取凭票证计划供应的方式,以保证消费品的相对公平分配,由此导致了计划票证制度的长期化,进而促成了“票证社会”的形成。国家通过发放计划票证

2、的方式来实现对基本生活消费品符合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的公平分配,而计划票证垄断了人们基本的生存性资源,导致了人们的“票证化生存”状态。2以粮票为例2.1粮票概况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吃饭是人们的头等大事。因此,粮票也就成为所有“票”中最重要的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7新中国成立后,发行最早的“地方粮票”,是1950年西南区发行的大米票;发行最早的“全国粮票”,是我国粮食部于1955年9月公开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而票额最大的粮票,要数1967年,西藏军区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达一万斤;而票额最小的粮票,要数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粮

3、票,票额只有一钱。全国粮票被戏称为“满天飞”,地方粮票被称为“团团转”。2.2粮票的产生粮票是国家在粮食匮乏,商品短缺的特殊年代里为全国人民吃饭问题而印制的粮食供应凭证,关系着每个家庭的温饱问题。新中国建国初期,有大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粮食私商,这使得当时的粮食市场情况复杂。这些私商套购粮食、哄抬价格的行为,使粮食的供需矛盾恶化,甚至使国家的稳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决定采取取缔资本主义的粮食自由贸易的措施,通过在分配和流通方面对粮食采取一定的措施,实行国营粮食商业的垄断经营。7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

4、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政务院于同年11月23日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起在全国范围实行了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不久,食用油脂也实行了统购统销。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和《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使粮食统购统销逐渐形成制度。在颁布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和统一销售的政策之后,国家粮食部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四证,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三票,即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料票。粮票按年龄和工种进行定量。除

5、常见的通用粮票、流动粮票外,还有定额粮票、兑换粮票、工种粮票、划拨粮票、补助粮票、价购粮票、奖售粮票、行业粮票、蔬菜粮票、副食粮票、侨汇粮票、饲料粮票、比例粮票等。2.3粮票的消失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励了农民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这使得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的产销的情况也随之有了不同。到20世纪80年代,曾经的粮食供求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人们不再为吃饭而发愁。再后来,中央做出了关于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使得实施了30多年的粮食统购制度,开始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71984年,深圳特区率先取消了粮票。19

6、93年初,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号角的吹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这一年放开了粮食价格,取消了粮票的流通,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宣告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2.4对粮票的评价作为“计划经济符号”的粮票,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缓解了我国那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对低收入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巩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粮票的发行和使用,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显现的它有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粮票,从20世纪50年代登台到20世纪90年代谢幕,被大量

7、发行和流通,“凭票购粮”是那段岁月里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生活消费活动都与粮票息息相关。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便把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称为“票证经济体制”,把由粮票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称为“票证经济”现象。3对票证制度的评价3.1票证制度的积极作用票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思路,也是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一种社会管理的措施。在这种制度之下,保证了社会总体物资分配的平衡,保证了人民基本的生存需要。3.2票证制度的弊端7(1)票证制度给人们带来心理紧张,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给市场带来畸形消

8、费。物品短缺,使得上街购物成了上战场,动辄排队。“排队”成了当时中国市场一大奇观。人们在路上行走,只要见到有人排队,便赶紧排在后面,然后再问卖什么,如果是已经凭票证买过的,无法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新中国票证制度  摘要:从票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入手,以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的粮票为例,阐释其概况、产生、消失以及作用,进而引发对整个票证制度的评价,包括票证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关键词:票证制度;粮票1票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使得我们选择了统购统销政策,而计划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体制性短缺”构成了“票证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限制性物质条件;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需求,就使得国家不得不采取凭票证计划供应的方式,以保证消费品的相对公平分配,由此导致了计划票证制度的长期化,进而促成了“票证社会”的形成。国家通过发放计划票证

2、的方式来实现对基本生活消费品符合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的公平分配,而计划票证垄断了人们基本的生存性资源,导致了人们的“票证化生存”状态。2以粮票为例2.1粮票概况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吃饭是人们的头等大事。因此,粮票也就成为所有“票”中最重要的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7新中国成立后,发行最早的“地方粮票”,是1950年西南区发行的大米票;发行最早的“全国粮票”,是我国粮食部于1955年9月公开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而票额最大的粮票,要数1967年,西藏军区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达一万斤;而票额最小的粮票,要数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粮

3、票,票额只有一钱。全国粮票被戏称为“满天飞”,地方粮票被称为“团团转”。2.2粮票的产生粮票是国家在粮食匮乏,商品短缺的特殊年代里为全国人民吃饭问题而印制的粮食供应凭证,关系着每个家庭的温饱问题。新中国建国初期,有大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粮食私商,这使得当时的粮食市场情况复杂。这些私商套购粮食、哄抬价格的行为,使粮食的供需矛盾恶化,甚至使国家的稳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决定采取取缔资本主义的粮食自由贸易的措施,通过在分配和流通方面对粮食采取一定的措施,实行国营粮食商业的垄断经营。7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

4、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政务院于同年11月23日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起在全国范围实行了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不久,食用油脂也实行了统购统销。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和《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使粮食统购统销逐渐形成制度。在颁布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和统一销售的政策之后,国家粮食部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四证,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三票,即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料票。粮票按年龄和工种进行定量。除

5、常见的通用粮票、流动粮票外,还有定额粮票、兑换粮票、工种粮票、划拨粮票、补助粮票、价购粮票、奖售粮票、行业粮票、蔬菜粮票、副食粮票、侨汇粮票、饲料粮票、比例粮票等。2.3粮票的消失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励了农民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这使得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的产销的情况也随之有了不同。到20世纪80年代,曾经的粮食供求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人们不再为吃饭而发愁。再后来,中央做出了关于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使得实施了30多年的粮食统购制度,开始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71984年,深圳特区率先取消了粮票。19

6、93年初,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号角的吹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这一年放开了粮食价格,取消了粮票的流通,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宣告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2.4对粮票的评价作为“计划经济符号”的粮票,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缓解了我国那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对低收入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巩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粮票的发行和使用,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显现的它有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粮票,从20世纪50年代登台到20世纪90年代谢幕,被大量

7、发行和流通,“凭票购粮”是那段岁月里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生活消费活动都与粮票息息相关。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便把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称为“票证经济体制”,把由粮票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称为“票证经济”现象。3对票证制度的评价3.1票证制度的积极作用票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思路,也是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一种社会管理的措施。在这种制度之下,保证了社会总体物资分配的平衡,保证了人民基本的生存需要。3.2票证制度的弊端7(1)票证制度给人们带来心理紧张,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给市场带来畸形消

8、费。物品短缺,使得上街购物成了上战场,动辄排队。“排队”成了当时中国市场一大奇观。人们在路上行走,只要见到有人排队,便赶紧排在后面,然后再问卖什么,如果是已经凭票证买过的,无法再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