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322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大豆主要病害症状和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主要病害症状和防治技术 阐述了大豆主要病害,如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和大豆褐杆病的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大豆羞萎病1.1病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1.2防治技术:(1)在发病初期喷施25%咪鲜胺水乳剂250毫升加43%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
2、公顷。(2)必要时在结荚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大豆根腐病42.1病害症状: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初发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病株侧根和须根脱落使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
3、小,产量低。2.2防治方法: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或在大豆生长期发病时,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叶敌600mL/hm2叶面喷洒。3、大豆叶斑病3.1病害症状:主要为大豆叶斑病病害叶片,大豆叶斑病初期为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大豆叶斑病扩展后大小为2~5mm,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斑干枯,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3.2防治技术:(1)实行3年以上轮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4、4、大豆孢囊线虫病4.1病害症状: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44.2防治方法:(1)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表层20cm土壤中。(2)应用大豆保根菌剂进行防治。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
5、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对解决大豆重迎茬障碍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500mL/hm2的用量,将菌剂与大豆种子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使菌剂均匀包衣在种子上,阴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种。5、大豆褐杆病5.1病害症状: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
6、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5.2防治方法:(1)用2%克露1200g/hm2对水450kg/hm2,间隔7d进行2次叶面喷雾。(2)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72%克露拌种,随拌随播。6、大豆菌核病46.1病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
7、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6.2防治方法: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1)用50%速克灵1?500g/hm2对水喷雾;(2)喷洒25%咪鲜胺1500mL/hm2;(3)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作者单位:161435黑龙江省农
8、垦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