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38584
大小:6.80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8-10-09
《大豆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成云大豆病害防治技术大豆锈病大豆花叶病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褐斑病(斑枯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病害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地,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各种病害的为害,减产严重。全世界已报道的病害有120种,其中真菌病害60多种,细菌病害10种,病毒病害28种,线虫病害20种,高等寄生植物2种,植原体病害3种。大豆病害我国已报道的大豆病害有52种。其中,为害严重、发生普遍的有: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花叶病、大
2、豆霜霉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和一些叶斑类病害,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在10%左右,严重的可达30%以上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导致形成种皮斑驳,呈褐斑粒,引起减产,质量下降,含油量降低。症状轻花叶型:用肉眼能观察到叶片上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此症状在后期感病植株或抗病品种上常见。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肉呈突起状,严重皱缩,暗绿色,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感病或发病早的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脉庖状突起,叶片歪扭、皱缩、植株矮化,结荚少。黄斑型:皱缩花叶和轻花叶混合发生。症状芽枯型:病株顶芽
3、萎缩卷曲,发脆易断,呈黑褐色枯死,植株矮化,开花期花芽萎缩不结荚,或豆荚畸形,其上产生不规则或圆形褐色的斑块。褐斑粒:是花叶病在种子上的表现,病种子上常产生斑驳,斑纹为云纹状或放射状,病株种子受气候或品种的影响,有的无斑驳或很少有斑驳。诊断要点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皱缩,病种子产生云纹状或放射的斑驳。病原大豆花叶病毒简称SMV。病毒粒体线状,在寄主体外稳定性较差,钝化温度55~65℃,体外保毒期1~4天,稀释限点10-2~10-3。发病规律(1)种子带毒营养期感染越早,种子带毒率越高,抗病品种种子带毒率显著低
4、于感病品种,因此,带毒种子是田间毒源的基础。(2)传毒蚜虫介体的消长多数有翅蚜着落于大豆冠层叶为害,黄绿色植株率多于深绿色。蚜虫传播距离在100m以内,大豆上繁殖的蚜虫,迁飞着落消长情况是传毒的主要介体,附近作物蚜虫经过大豆田,着落率、传毒率低。发病规律(3)品种抗性主要影响田间初侵染源及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品种抗斑驳,即不产生斑驳或斑驳率低;抗种传,即不种传或种传率低;抗蚜虫,即蚜虫不取食或着落率低。(4)其他因素影响潜育期长短的是气温。但温度高于30℃时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高温隐症品种产量损失比显症品种少。长期
5、种植同一抗病品种,会引起病毒株系变化,造成品种抗性降低或丧失抗病性。SMV还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播。防治措施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和药剂防治蚜虫等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用不带毒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提倡在无病田留种,播种前要严格筛选种子,清除褐斑粒;彻底拔除病株: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彻底拔除病株;种子田应与大豆生产田及其他作物田隔离l00m以上,防止病毒传播;避免晚播,大豆易感病期要避开蚜虫高峰期;采用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可减轻蚜虫危害从而减轻发病。防治技术加强种子检疫在调运种子或进行品种资源交换时,会引进非
6、本地病毒或株系,从而扩大病害流行的范围和流行的程度。因此,在引种时,对引进的种子要先隔离种植,从无病株上留取无病毒的种子繁殖。防治技术治蚜防病大豆花叶病发生流行与蚜虫数量、蚜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早晚关系密切,在蚜虫发生期:可选用1.5%乐果粉剂22.5-30.0kg/hm²喷粉;或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此外,用银灰薄膜放置田间驱蚜,防病效果达80%。防治技术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在全世界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危害不重。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也有造成减产或严重减产的,病害发生不仅影响产量,还
7、因籽粒带病斑影响品质、使病粒发芽率降低、脂肪含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叶片主要侵染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病斑半圆形、稍凹陷,深褐色。多雨年份生长点受侵染,使幼苗枯死。天气干旱,仅在叶片上发病,初为褪绿色小圆斑,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病斑。有时病斑也可扩展至椭圆形。潮湿时在叶片背面病斑的中央密生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病斑合并使叶片干枯死亡,提早脱落。症状茎、荚、种子茎部病斑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初呈深褐色,以
8、后变成浅灰色。荚上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颜色与叶部病斑相似,因豆荚表面多毛,肉眼不易见到霉层。种子上病斑明显,多为蛙眼状灰褐色圆斑,边缘深褐色。症状诊断要点: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病斑,潮湿时在叶背面病斑的中央密生灰色霉层。病原为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sojinaHar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尾孢属。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寄主气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