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doc

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doc

ID:59430135

大小:4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作者:杨军政,王世平,刘俊兰单位:河北省冀州市医院ICU【关键词】双侧脑室穿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脑室出血脑室出血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如何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直为临床医师所探讨。我院2005年II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20例脑室出血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81岁,其中>60岁13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9例;入院时深昏迷15例,浅昏迷3例,嗜唾2例;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行脑室外引流术的

2、时间:发病6h内手术6例,6〜24h手术12例,1〜3d手术2例。原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7例,丘脑5例,额叶2例,脑室6例;双侧脑室积血铸型6例,单侧脑室积血铸型14例,20例全部存在三、四脑室系统积血。1.2方法发病早期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一•般穿刺点定于眉弓正中向后7〜9cm,向左右各旁开2〜3cm;常规头皮严格大范围消毒,局部麻醉,头皮刺入点与颅骨钻孔点常规错开1cm。钻破颅骨后,将引流管置入侧脑室,可见有血性脑脊液喷出,从引流管缓慢放出脑脊液,将引流管的最高点置于高于脑室平面上10〜15cm,防止过度引流。如有陈旧血块抽吸困难就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万U,夹闭脑室

3、引流管1〜2h,后开放引流,根据CT复查情况和引流液性状调整尿激酶用量及央管时间。待颅内压能稳定在180mmH2O以下以后,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患者取腰穿体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7G硬膜外穿刺针,取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进针5-6cm,见脑脊液流出,将19G硬膜导管植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10〜12cm,胶布固定导管。末端接导管连接器并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悬挂在床旁,穿刺点每日消毒,通过调整引流袋位置高度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交替开放脑室外及腰大池引流管,控制每日引流脑脊液的总量在250ml左右[1]。脑室外引流管保留6〜lid;腰大池引流留管至脑脊液常规及生

4、化检查基本正常,一般可以保留10〜15do2结果本组20例患者,1个月时GOS评分:优公6例,轻残8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其中2例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均死亡。无颅内感染发生,存活患者无脑积水发生。3讨论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室出血,均为脑出血重症类型,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1)脑室内积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使颅内压迅速增高,脑疝形成;(2)三、四脑室积血,中线结构破坏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3)脑室内的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血细胞破坏,既会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又会因

5、为血红蛋白自身氧化,产生大量自山基,使脑组织受到不可逆性损伤。血通过脑室外引流可以直接解除急性脑脊液循环障碍,减轻脑室的急剧膨胀,防止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高压,减少脑疝的发生。但是单纯的脑室外引流对清除侧脑室内的积血比较快,对第三、四脑室的积血清除作用较慢,不能迅速的解除丘脑下部及脑干的受压,而尽早清除第三、四脑室积血是影响治疗预后的关键[2]。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从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脊液,符合脑脊液循环的正常通路,可•促进脑脊液循环,有利于三、四脑室积血的清除,并旦使沉积在蛛网膜颗粒上的血细胞排出体外,减少因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导致的交通性脑积水°通过脑室外和腰大池引流迅速的排

6、出了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减少了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预防脑血管痉挛,减少脑缺血的发生;减少了自山基的产生,减轻了继发性脑损害。本组资料显示,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顾征.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慌杂志,2003,11:408.

2TodoT,UsuiM,TakakuraK.Treatmentofsevere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byintraventricularinfusionofurokinasse.N

7、eurosurg,1991,74:81.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