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

ID:594261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_第1页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_第2页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_第3页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_第4页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探究  [摘要]通过对《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研究,结合《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特点,总结归纳了影响《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从编选教材、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措施和建议。[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51-01引言《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又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初学者经常会感到比较复杂且与工程实际很难建立起联系,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与其他课程相比

2、,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增强教学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学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鉴于此,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影响《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5(一)教材质量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去习得。而教材是学生接触和认识这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能够把理论讲出来。(二)教

3、师素质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将所教的知识升华到更高的哲学层次,达到不教而育人的效果。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本身最基本的就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二、增强教学效果的措施根据以上分析,要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编选适合学生教材教材内容一定要为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不能一味只是追求《工程力学》课程的系统性与知识的完备性,而忽略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因此,教材内容不一定要求系统,面面俱到,适合学生培养目标就可以了。只有这样的教材才会做到深浅适度,便于学生学习和习得。(二)提升

4、教师的素质5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还应该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是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基础,也是能够有效传播和升华知识的保障,否则知识会越教越少,越教越死。同时,还能够构思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都是有效传授知识的保障。先进教育理念的掌握是教书和育人的理论基础。掌握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好,学生成才率高。一名合格的教师,自然就具备了无穷的魅力,这是非常宝贵的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无形力量。因此,大力提升教师的素质是增强《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三)先进的教学方

5、法的开发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即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要因教师而定,因学生而定,因授课内容而定,因授课时间而定,因授课环境而定。而这些因素都是变化的,因此,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是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方法一定不是先进的教学方法。不变的是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的精髓,就一定能灵活应用和构思出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5(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运用随着科学技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开发成为可能。同样的,知识可以采用无数种方法和手段来传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

6、抽象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五)人性化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不同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体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军校和地方院校的差别非常大,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习得知识这一根本目标,因此,无论是军校还是地方院校,都应该深刻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实现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的仍然是人性化的管理。(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三、结论经验证明,只有主动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才最深,记忆才最深刻,应用率才最高。因此,归根结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达到良

7、好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是教这一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达到了,效果好。5【参考文献】[1]刘思俊.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欧淑彬.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25-12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