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

ID:5942499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9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_第1页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_第2页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_第3页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_第4页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元文化交融下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探究综述  [摘要]2013年7月6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将迎来60华诞。回顾自治县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伟大成就,认真总结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新经验,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之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张家川;60年;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2-042-360年,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60年,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段极其重要的发展

2、历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县34万回汉人民,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张家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回汉人民携手并进、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壮丽篇章。10一、基本情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山西麓,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华亭、庄浪接壤。全县面积1131.

3、8平方公里,东西最长62公里,南北最宽48公里[1]。张家川属天水市管辖,现辖3镇17乡,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回族23万人,占总人口的69%。张家川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9世纪,秦非子就在秦谷养马,秦亭在今张家川县境内。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废清水县归陇县,陇县治地在今张家川镇。元明清民国时期,张家川分隶属于秦安、清水两县。1949年张家川解放,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1958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与清水县合并为清水回族自治县,1962年1月恢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

4、化源流不断融合,从而形成张家川文化的多元特征。二、近60年经济发展主要成就(一)农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10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张家川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5%,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点。6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因地制宜调结构,面向市场兴产业,依靠科技增效益,夯实基础促发展,倾尽全力抓扶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5433万元,

5、比1978年的335.86万元增长165倍,粮食总产量达11.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农村经营方式顺利改革,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实现了粮食自给,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二)工业投资建设持续升温1.地方工业10张家川县地方工业最早源于近代民间手工业作坊,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全县出现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1956年,数百家手工业者按其行业组成14户集体性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全县相继办起了县农机制造厂、上磨铁厂、砖瓦厂等,主要生产小农具、民用小五金、木制家具、铁质用品等,当时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家。十一

6、届三中全会后,张家川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一个以农机制造、建材、皮毛加工、清真食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到2011年底,全县各类工业企业达328家,比1978年的62户增加266户,增长5倍,工业产品达几十个体系、上百个品种,销往全国100多个县市区。2011年底,全县工业产值达63188万元,实现利润15540万元,分别比1970年增长128倍和78倍。2.乡镇企业张家川县的乡镇企业是由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社队企业是农村副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副业、手工业历史悠久,但长期附属于农业,发展极为缓慢,1958年底,全县有社队企业47个,从业人员562个,为了加快

7、农业机械化步伐,国家支援17个人民公社先后建立拖拉机站和农具厂,社队企业有了一定发展。至1977年,全县共有社队企业413个,其中社办48个、队办365个,从业人员2005人,年总产值50.37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社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皮毛加工企业为龙头,村办、户办以及股份制企业多轮驱动,多轨迹运行,多业并养的新格局,到2010年底,全县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发展到300余户,从业人员7860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倍以上。2010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