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21878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6
《精品环境化学发展动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化学发展动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化学问题II益增多,对环境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反过来也促进了环境化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1)环境分析化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环境污染控制的加强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大大推动了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各种新仪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快速发展,环境分析能力显著提高。微量分析的灵敏度平均每10年提高3个数景级,20世纪90年代痕量分析达ng(10.12g)量级,超痕量分析达p8(10-15g)量级。快速、可靠、简便以及现场分析仪器的小型化、灵敏度不断改进,如色谱
2、/质谱(GC/MS、LC/MS、HPLC(ESI)/MS)、GC—AED等联用技术出现重要发展。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受到重视。目前己着手建立HPLC/APIMS(大气压电离质谱)联用新技术。分析内容方面,近年来环境有机物的分析发展尤为迅速。如直接涉及人体健康的饮用水、室内空气中剧毒化学物质的超痕量分析;复杂介质(matrix)体系中有机毒物的分离提取,包括高毒性篷化合物,PCB、PCDO、PAH有毒同会体(cogener)分离分析;多残留等混合物质的同时测定;农药包括除草剂环境化学行为、降解代谢产物中未知物结
3、构鉴定以及难挥发、热不稳定性和强极性农药的痕量、超痕量分析仍不断发展等。金属和金属有机物的形态分析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内容及分析手段均在扩大中,联用技术受到了重视。如1994年欧洲委员会测量与测试计划举办的“形态分析趋势”研讨会上确认,今后元素形态分析的趋势应着重研究对环境和生态有重要影响的、未知的新形态(Species)及其归趋,改进配位体与氧化还原物种等分析技术;利用高分辨ICP-MS(离子阱),避免检测中干扰;选择性检出和电泳相锅台的技术;毛纫管电泳与HPLL或比一荧光光谱相PCSD耦合技术;光导纤维/现
4、场测定技术;发展生物技术;在线检测用微型化微波聚焦系统等新技术。金属蛋白、金属酶、有机硒等大分了物种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出、存在与归趋等也是今后方面发展的方面。人类工作、生活活动及居住环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有关分析化学也在迅速发展。瞬态物种的测定在大气化学研究中己很重要,它的分析和监测可准确地认识大气化学动态过程,如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激光技术和各种联用技术仍在发展中。总之,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是和日前环境问题的研究或现实问题的剖析密切联系的,高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分子束、核技术等)在环境分析中日益
5、显示出它们的威力,使传统的分析方法、少骤或程序从根本上有所革新。为达到高灵敏度、瞬时、快速和在线分析等要求,还必须从高新技术上进行多方面探索与联用,这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化学研究环境化学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既有其各自深入发展的特点也还有它们相互作用、跨介质、多介质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复杂体系(开放体系)动态过程(不可逆过程)的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其内容十分丰富,这是环境化学的主要部分,目前正向纵深发展。1.大气环境化学从对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表征,进人到研究环境
6、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大气光化学机制以及自由基反应过程等,近年来重点已由均相化学反应转
7、何非均相反应研究。结合区域和全球性大气问题,对温室气体、臭氧损耗物质、气溶胶颗粒物的产生过程、排放通量及其在大气化学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受到很大重视。近年来平流层和对流层化学一直是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化学手段进行C02控制已有研究。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其原因以及如何保护臭氧层的问题,已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热点。非均相大气化学反应得到了很大重视,如Solomon、Turco等人指出仅依据气相反应还不能很好解释臭氧空洞的形成,
8、必须研究大气中冰晶气溶胶上的非均相反应,研究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气溶胶表面吸附特性与催化作用,了解这些非均相表面的化学过程,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臭氧空洞形成的根源。为保护臭氧层,减缓大气臭氧耗损,研究超细颗粒物的低温反应储库化合物与活性种的低温催化失活反应特性,寻找调控臭氧的最佳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极为活跃。研究辐射活性气体的发生、转化与归趋,对地球的起源、演变和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己发现生物源辐射活性气体的源强超过化石燃料燃烧的源强,其生成和消失的生化过程和光化学过程值得深入研究。例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气体释放过程、与维
9、管束传输有关的释放过程、与土壤微生物有关的释放过程以及与根系分泌物和化感物质有关的释放过程等。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室内不断释放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抽烟、取暖、燃气、建筑材料、生活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存在、分布及化学转化和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我国在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背景下,叠加了口益严重的汽车后气污染,两类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